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定义
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是针对宣称具有美白效果的化妆品进行科学的试验方法,通过试验数据验证其功效是否真实。
人类皮肤的颜色主要由皮肤中色素的含量及分布决定,其中黑色素是皮肤颜色*主要的决定因素,它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皮肤颜色的深浅受多种因素调控,但主要取决于产生的各种黑色素的量和黑素小体的数量、大小、分布及黑素化程度等。
而对皮肤黑色素产生的调控主要有黑色素合成酶的调节、黑素细胞的调节和黑色素的排泄
等途径,相对应的皮肤美白剂包括黑色素合成酶抑制剂、黑素细胞增殖抑制剂、黑色素运输阻断剂、自由基清除剂、皮肤剥脱剂和遮光剂等。基于此,美白功效评价方法大致可分为体外法和在体法。
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体外法包括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细胞生物学法和三维重组皮肤模型替代法等。
1、生物化学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美白活性成分的初筛和高通量筛选;
- 基本原理:通过评估美白活性成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和对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表征其美白功效;
- 具体方法:体外酪氨酸酶抑制法、抑制L-多巴氧化法和DPPH分析法;
- 主要优势:操作简单、结果呈现快速、成本低;
-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一些美白机制和量效关系较为明确的美白成分,如如熊果苷、烟酰胺、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等美白成分;
- 基本原理:通过分析仪器对化妆品中美白成分的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从而间接表征其美白功效;
- 具体方法:高效液相色谱( HPLC)、气相色谱(GC)等分析检测仪器检测待测物中的特征成分;
- 主要优势: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快速有效地进行多组同时分析,适合对美白成分和机理明确的化妆品;
- 适用范围:适用于美白活性成分的大规模或高通量筛选;
- 基本原理:通过在体外培养特定的细胞模型,采用分光光度法、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在模型中进行细胞毒性测定、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测定和黑色素含量测定等,对待测物质的美白功效进行评价
- 具体方法:黑素瘤细胞模型实验、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
- 主要优势:易于观测化妆品中活性物质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程度,便于研究美白活性成分与其他协同因子的联合作用以及进行细胞毒性测试。
- 适用范围: 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
- 基本原理: 三维重组皮肤模型是体外构建的具有三维结构的人工皮肤组织模型;
- 具体方法:酪氨酸酶活性测定、黑色素含量测定、检测相关酶表达等
- 主要优势:可借助像素分析软件定量检测角质细胞摄取黑色素的量,以及检测培养基中角质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等;
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的在体法可分为动物实验法、主观评价法和客观仪器评价等方法。
1、动物实验法
- 适用范围: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
- 基本原理:豚鼠皮肤黑素细胞和黑素小体的分布近似于人体;
- 具体方法:黑色或棕色成年豚鼠进行组织学观察;花色豚鼠建立美白功效评价动物模型;
- 存在问题:存在道德伦理方面的争议,已禁止在化妆品上进行动物实验;
- 适用范围: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
- 基本原理:视觉评估和受试者自我评估;
- 具体方法:自我评估多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视觉评估包括对受试者的肤色和色斑等皮肤情况进行评估;
- 存在问题:因其存在主观因素,需与客观仪器评价等其他方法结合;
- 适用范围: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
- 基本原理:通过仪器对受试者使用化妆品前后的皮肤状态参数进行采集、样本分析或统计分析,进而对化妆品进行功效评价。
- 具体方法:志愿者美白剂仪器评价;紫外线诱导的人工黑化模型;MexameterMX18皮肤黑色素测试仪;VISIA皮肤检测仪;
- 主要优势:可综合评价化妆品的美白功效;
皮肤的美白机制较为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美白功效的化妆品可能作用于多个环节,难以通过单一方法进行评价,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综合评价。更多美白化妆品功效评价相关问题,可咨询百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