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感兴趣,电话里的酒商来了兴致,报出了各种国外**酒庄葡萄酒的价格,记者只需提供地址,就可以轻松完成交易。
然而,按照这位酒商所报的价格,消费者实际买到手的几乎不可能是这些名酒庄的产品。中国葡萄酒精品酒庄推广中心负责人刘家宇告诉《财经》记者,按照批发价,正品拉菲的价位是5000元-6000元,奔富407是600元-700元,奔富707则要1000多元。
对于假酒销售,有些酒商并不避讳。“我们不是葡萄酒公司,也不是进口商,我们是做高仿酒的。”在2018年糖酒会锦江宾馆分会场熙攘的大厅一角,一位面色神秘的酒商对《财经》记者说。他塞进记者手中的名片上写着“提供各国名庄 红酒”,还印满了各类**葡萄酒的图片。在酒店的出入口、大厅和走廊,以及宾馆的每层电梯口,都有这些“高仿”商贩的身影。他们往往身手敏捷,将名片快速塞给参展者,同时警觉地看看周围,确保这一幕没有被保安看到。
除了锦江宾馆,此类在高端酒店举办的葡萄酒分会场还有三四个,每年3月,这些酒店仿佛化为两个世界,正规的葡萄酒洽谈和假酒买卖同时进行,正品价格上千元的进口名酒,在假酒贩那里,几百块钱,甚至几十块钱、几块钱就买得到。
这种仿冒酒生意甚至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在成都凯宾斯基饭店分会场,记者看到了许多做**葡萄酒包装盒和酒标的印刷公司展台,售卖各种写着“拉菲”、“奔富”等字样的包装产品,上前问询的客户非常多。
就在这次展会上,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安部门突击查处了多个售卖仿冒酒的公司。但一家葡萄酒公司的销售人员表示,虽然糖酒会现场有严密的监管并组织了打假行动,但还是无法避免仿冒酒的出现。据上述人士观察,在糖酒会现场出现的贴着某一款**葡萄酒酒标的酒,大部分都是假的。
发生在糖酒会上的这一幕也是中国葡萄酒行业假货肆虐现象的缩影:在正规的葡萄酒交易之外,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存在着一块黑色地带,在这里你可以买到正品之外的各种“A货”,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拉菲、奔富等**葡萄酒的销量远超其市场供应量的原因。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所(IWSR预测,2021年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葡萄酒消费国,消费规模预计将达230亿美元。庞大的消费需求推动了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也诱惑着不法商贩前来分一杯羹。拉菲、奔富等品牌,是中国消费者较为熟知的进口**葡萄酒,也是造假者仿冒的主要目标。
目前尚无中外权威机构对中国市场上有多少仿冒名酒做出统计,2017年《福布斯》曾声称援引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数据,表示在中国每小时出售的仿冒酒高达3万瓶,其后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表示从未发布任何有关假葡萄酒的数据,但充分了解假葡萄酒问题的存在及其给行业带来的伤害。多位葡萄酒行业人士均向《财经》记者表示,假葡萄酒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普遍问题。上海青澜酒业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周围有很多客户都在操作(仿冒葡萄酒。”
仿冒葡萄酒的酒汁有些来自国外,有些产自国内;有的以次充好,将低廉的酒汁灌入**葡萄酒的酒瓶中,盗用**的商标和包装,有的甚至并不是葡萄酿造的,而是由酒精等物质勾兑而成。按照用料的不同,这些酒的造假成本从每瓶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而销售价则动辄上千元,利润丰厚。
假酒来源五花八门
在内行看来,分辨酒的真假并不算难。智利葡萄酒公司Punti Ferrer的亚洲商务代表张路英告诉《财经》记者,仿冒酒往往试图完全盗用**酒的设计,但它们所用的酒瓶、瓶塞和标识的质感与正品均有所不同,同时,其标识上的文字也可能出现拼写错误。
“一支勃艮第的酒是不会用阿尔萨斯的长笛形瓶子来装瓶的,而错误的玻璃瓶型在中国非常常见。” 美国葡萄酒打假专家、WineFraud.com创办人莫琳·唐尼(Maureen E. Downey向《财经》记者表示,“有一些假酒的英文更是不合逻辑,例如Petrus(栢图斯被错写成Pacrus,Romanée Conti(罗曼尼康帝变成了Romanicandy。”
唐尼还向记者描述了一些就连葡萄酒收藏人士都会上当的细节,她表示,如果你看到一支1880年的拉菲标注了Pauillac AOC或者Rothschild Family (罗斯柴尔德家族,这支酒很明显是一支假酒,因为AOC制度(法国的红酒分级制度只会出现在1936年或以后的酒上,同时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在1868年开始管理拉菲酒庄。1957年,在蓝光下会发出萤光的超白纸开始成为酒标用纸,如果你发现一支声称是1920年的葡萄酒使用的是超白纸,那这酒就很有可能是假酒。再比如,很多老年份精品葡萄酒的酒标都是用平板印刷的,如果你发现一支自称产自1920年,但酒标是用雷射印刷的话,这支酒也很可能是假的。
口感上,仿冒酒“寡淡无味,果香不够浓郁,酒精度偏低,余味短,没什么厚重感”,红酒进口商众海盛公司CEO张海文这样描述曾喝到过的仿冒酒,“好的葡萄酒要有酸、涩、果香和明亮的颜色,颜色很浑浊的话很可能是假的。”
不过,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从包装、标识和口感来判断真假可能还有些难度。
张路英表示,即使是葡萄酒行业人士也不能保证能辨别所有葡萄酒的真假,他们通常只熟悉自己经常接触的某一产地的酒,对于普通消费者,一些仿冒酒足以以假乱真。不过,“如果你喝到旧报纸、纸箱子泡过水的味道,或者臭味、杂味、腥臭味,那一定是假酒。”张海文说。
除了完全模仿**葡萄酒的情况,“打擦边球”的行为也令**葡萄酒伤透脑筋,一些酒商为了不与**葡萄酒起正面冲突,起一个和**名字不完全一样、却又非常相似的酒名,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就是某**,借此销售自己的酒。以拉菲为例,在国内某大型电商平台搜索该品牌,会发现大量相似的酒名,如“拉斐”、“拉非”、“拉斐尔”、“拉菲卡斯特”等,这些酒的介绍里大多赫然写着“产地法国”,却并不提供入关手续和检疫证明,质量也无法保证。
面对“揩油者”,一些品牌选择与之对簿公堂。一个广受关注的案子是法国**葡萄酒“木桐”诉上海班提酒业“穆桐”商标。2017年,这一长达七年的案子结案,北京市**人民法院判定“木桐”葡萄酒胜诉,认为“穆桐”易引起消费者混淆两种酒,消费者易将“穆桐”误认为是更为知名的“木桐”。在2018年初结案的另一起案件中,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判定国内两家公司侵害了拉菲所有者法国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的商标权,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使用造成侵权的“拉菲特”和LAFITTE这两个名字(拉菲的英文为LAFITE。
有些仿冒酒的酒汁来自进口的散装酒。这些装在橡木桶里的 散酒通过了正规海关报批和检验检疫,其进出口本身是合法的,但进口到中国后,它可能会被勾兑包装成 假冒**的葡萄酒出售。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葡萄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征建向《财经》记者指出,海外主要产酒国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造假成本更高,造假行为本身发生在海外的情况比较少,中国市场上那些穿着国际**外衣的假葡萄酒,更多是在中国被包装销售。然而,一些**葡萄酒公司发现,随着中国市场对中高端葡萄酒的需求越来越大,发生在国外的假冒**行为也让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的假酒乱象更加复杂。“我们现在更头疼的是,一些南澳产的酒,其实不是奔富或富邑的,它们在南澳被大量罐装,再出口到中国。”奔富品牌所有者澳大利亚富邑集团公关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说。
同时,造假的方法并不只以上一种。杨征建表示,一些酒商通过做“套牌酒”,也能偷偷造假。例如,某套牌酒厂商合法进口了一个货柜(1.8万瓶的葡萄酒,获得了一个货柜量的合法手续,之后在自己的厂里非法仿冒100个货柜的酒,由于很少有买家购买一整个货柜的酒,通常是一次购买几千瓶,因此该假酒商便可长期反复用一套合法手续销售自造的假酒,又因为此类厂商的确拥有合法商标,所以很少会被发现举报。
另有一类拙劣的仿冒酒,俗称“三精一水”,大多包装粗陋。此类假酒可能一点葡萄成分都没有,由酒精、香精、色素和水掺兑而成,更甚者会用辣口剂替代酒精,用回收来的瓶子装瓶,一瓶成本仅四五块,有害饮用者的健康。
走私酒中也可能混入假葡萄酒。广和律师事务所海关部吴国雄律师告诉《财经》记者,2014年-2018年期间中国走私假葡萄酒案件达131起(据中国裁判文书网,这些案件中,除以偷漏关税为目的低报总价的葡萄酒走了报关和检验检疫程序以外,将酒夹藏在其他货物之中、通过非设关地偷运入境,以及让水客夹带入关的葡萄酒均无合规手续,质量无法经过合法程序验证。唐尼表示,一些出售假葡萄酒的公司公然提供“水货增值服务”,水货客往往会将仿制酒与真酒调包,“即便你购买的是真正的酒,也会有被水货客偷龙转凤的可能性。”
除了进口葡萄酒会被造假,近年来,比较知名的中国葡萄酒品牌也遭遇了猖獗的山寨造假,其中被造假严重的是长城葡萄酒。据媒体报道,2017年9月,桂林警方查获了7200余瓶、案值达40余万元的假葡萄酒,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假长城葡萄酒。《财经》记者联系了长城葡萄酒品牌所属中粮酒业相关负责人,但对方拒绝答复记者的询问。唐尼认为,假葡萄酒已渗透到各个等级的葡萄酒市场,从便宜到昂贵的葡萄酒,任何价格区间的酒都有被假冒的风险。
仿冒酒伤害了谁
由于仿冒酒的生产和销售脱离了法律监管渠道,因此它们的品质无法保证,不过,张路英表示,在监管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这些酒已经很难进入正规的百货商场和大型超市了,它们一般会选择监管不严格的网上渠道、小型烟酒专卖店、批发市场,而质量尤为拙劣的假葡萄酒,一般只能流入中国的乡镇市场。
然而,也有行业人士表示,实际上大型超市也无法完全避免仿冒酒的入侵。某国内大型超市律师顾问向《财经》记者透露,该超市2016年、2017年分别处理了超过10宗假葡萄酒案件,2018年至今处理了3宗-5宗假葡萄酒案件。“每个超市都有假葡萄酒的情况,往往是消费者来投诉后,律师团队才会去处理,这就说明,很可能还存在很多未被发现的假葡萄酒。”该律师表示。
据张海文观察,执法部门对线下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目前大部分仿冒酒还是聚集在监管漏洞较大的线上网购平台,在线上,有的商家会打出“139元8瓶”一类的**酒广告,而不懂葡萄酒的消费者免不了会受到低价的诱惑。“不过,不像衣服和包的假**,葡萄酒毕竟是食品,消费者不会去主动买假拉菲、假奔富。”张海文说,“虽然有的消费者接受了电商的错误引导,但他们也是被动受害者,是被忽悠了。”
面对假酒对市场的扰乱,进口酒商伤透了脑筋。“做假酒很可恶,没有道德底线的商人,完全可以重拳打击。”一位意大利葡萄酒进口商向《财经》记者抱怨。“假酒对我们的冲击不小,我们有款批发价200多元的酒,有公司仿造后卖50元-100元。”做进口酒贸易的上海青澜酒业一位工作人员说,“品牌酒的价格是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如果低于市场价格,酒汁肯定有问题。”
张海文表示,品牌识别度高的葡萄酒大多产自种植、采摘和酿造更精细的酒庄,这些酒庄产的葡萄酒,营养物质、芳香物质、转化出的香气更多,品质和味道的确更好,陈年的潜力也大,这也就导致它们的成本更高,价格自然贵。
他表示,一些世界名酒庄的葡萄会限产种植,有些酒庄要求葡萄园中一公顷的土地一批不能产出超过8000瓶葡萄酒,有的一根藤上只长几十斤葡萄,甚至有的名庄一根葡萄藤上只长五串葡萄,把其余的葡萄全部剪掉,这样就可以将营养集中于少量葡萄上,保证产出的都是*好的葡萄。在采摘上,也不会一股脑将绿的、红的、紫的一起摘下来,而是只选择成熟葡萄采摘。同时,名庄酒往往用小橡木桶,而非不锈钢桶酿造,小橡木桶能更好地保存葡萄的风味,而一个小橡木桶就要7000美元,一次只能酿不到300瓶酒,葡萄酒至少在橡木桶中存放两年再装瓶,装瓶一年后才能上市。再加上房租、资金利息和时间成本,一瓶名庄酒的成本比当年采摘、存放一两个月就上市的普通葡萄酒要高得多。
虽然无法计算出每年因为假酒损失了多少销售额,但不少进口商表示,仿冒酒每年会给公司的进口贸易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同时,除了高档的**葡萄酒,一些与仿冒酒价位相当的中低档正品酒也会受到影响。
近年来,不仅法国等传统葡萄酒大国的酒被造假,新兴葡萄酒市场的酒也成了被仿冒的“重灾区”,如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智利等国家的酒。以智利为例,据中国海关数据,智利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瓶装葡萄酒进口国和第二大散装葡萄酒进口国,2017年中国从智利进口了1.3亿升葡萄酒,而据张路英介绍,智利排名前十的酒庄,在中国均遭到了大量仿冒,就连他的公司经营代理的一些小品牌也未能幸免,经济损失难以统计。“假葡萄酒给正规进口酒商带来的不仅是财务上的损失,它对品牌的影响才是*大的,有时客户买到假葡萄酒,会来问为什么你的酒质变了,为什么你们出了新系列没告诉我。”他说。
受冲击*大的还是**葡萄酒。富邑集团公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假酒的来源和渠道很多,制假也有很多方式,再加上每个假酒商卖出的价格不同,假酒数量和经济损失难以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经济损失是比较大的。”
拉菲是另一个在中国被造假严重的品牌,《财经》记者试图联系该品牌的法国总部集团和中国总代理,但双方均未回复记者的问询。
不能把问题留给消费者
“假酒问题和中国市场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和中国社会治理情况息息相关。”杨征建说。他认为,包括葡萄酒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都存在假冒伪劣产品,究其原因,是执法上以罚代刑,对制假售假惩戒力度不够,以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造假的信用成本低等综合因素,造成假葡萄酒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
在葡萄酒收藏层面上,唐尼认为,很多收藏家有钱但缺乏葡萄酒鉴别知识,面对贪婪的供应商,自然不能幸免。她发现,一些已经被查处的国外造假专家制造的葡萄酒,至今仍然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上流动着。
就假葡萄酒问题的打击治理,广和律师事务所孙依丰律师表示,近年来,执法部门和葡萄酒市场参与者的打假力度越来越强,假葡萄酒的情况有所缓解。他表示,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时,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排除掉大部分假葡萄酒。
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进口葡萄酒的包装和酒瓶上必须加贴中文标签,所有葡萄酒的标签上都必须包含葡萄品种、葡萄酒名称、葡萄收成年份、等级、产区、装瓶者、酒厂名、产酒国名、净含量、酒精浓度,如果没有加贴中文标签,或信息不全,就有可能是假葡萄酒。
同时,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在正规的商场、大型超市和电商平台购买葡萄酒,如果在电商平台购买,应该选择电商平台的自营店和葡萄酒品牌的官方购买渠道,在购买过程中要掌握好“证据”,比如存好发货凭证和发票,保留订单信息,一旦发现假货,可以更好地向商家讨说法,而在购买进口葡萄酒时,可以向销售商家要求查看报关证明和入境检验检疫证明,以及质检报告。
但不少葡萄酒行业人士认为,消费者可以学习一些必要的“打假知识”,但没有辨别真假葡萄酒的义务,治理假葡萄酒乱象的根本还是在于市场监管和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你无法要求消费者去学习辨别葡萄酒真假的知识。” 杨征建说。
同时,在打击猖獗的葡萄酒造假上,葡萄酒公司与警方的协助至关重要。据央视报道,2017年11月和12月,上海警方与大连警方分别破获了两起涉案金额庞大的假酒案件,在这两起案件中,富邑集团提供了正品信息和假酒样品检测支持,提升了案件侦办效率。
富邑集团公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已在全球和中国设有知识产权和法务团队,近年来在中国投入了不少资金和精力打击假酒,今后会继续加大处理假酒的力度,并拨出相应款项专门做侵权诉讼,配合公安执法机关共同打击假葡萄酒乱象。“打击造假售假的工作是持续性的。”该负责人说。然而在中国,其他大多数进口葡萄酒品牌只有代理商,没有分公司,更没有处理知识产权事务的团队,这给未来的打假增添了不确定性。“进口葡萄酒生产商在中国市场上的缺位给了假酒商贩可乘之机。” 杨征建说。
在一些葡萄酒行业人士看来,中国的各葡萄酒行业协会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借鉴法国等老牌葡萄酒国家的经验,制定更清晰的行业规范和假葡萄酒鉴定标准。张路英认为,在这方面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协会已经开始有所作为,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