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贵州省 食品安全形势新闻发布会,贵州省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新闻媒体通报了贵州省 食品安全形势,全省食品 抽检合格率稳步上升,食品安全“三级联创”取得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抽检合格率97.86%,全年共发生食品安全突发 事件41起,涉及病例368人,死亡10人,死亡病例均属 家庭自采自食 野生菌导致 中毒。
抽检力度加大
野生菌成“美味杀手”
据介绍,食用 野生菌中毒是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主要原因,全年发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29起,占事件总数的71%。在29起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中,有25起是家庭自采自食野生菌导致中毒。此外,集体食堂也是食品安全主要风险点,去年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品安全事件有6起,其中学校食堂5起,涉及病例157人。全年41起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均得到了妥善处置,未出现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情况。
全年,全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68122批次,较2016年43938批次增加24184批次,2017年抽检合格率97.86%较2016年的97.51%升高了0.35个百分点。其中,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4204批次,不合格518批次;完成风险监测12986批次,发现问题样品2118批次;完成食用农产品抽检30932批次,不合格118批次,合格率99.62%。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1176期47922批次。完成不合格食品风险控制、下架召回、行政处罚等核查处置任务600余件。
瓶(桶装饮用水
不合格样品占比多
根据通报,抽检不合格样品主要集中在瓶(桶装饮用水、酒类、酱油、食醋、糕点等食品品类。
(1瓶(桶装饮用水不合格样品数量占总不合格样品数量的50.7%,主要问题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菌群、余氯、亚硝酸盐、溴酸盐等指标检测不合格;
(2酒类不合格样品数量占总不合格样品数量的17.7%,主要问题是酒精度、甜蜜素、糖精钠指标检测不合格;
(3酱油、食醋不合格样品数量占总不合格样品数量的5.1%,主要问题是氨基酸态氮指标检测不合格;
(4糕点不合格样品数量占总不合格样品数量的4.7%,主要问题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苯甲酸及其钠盐指标检测不合格。
微生物超标、食品添加剂超限量超范围使用、品质指标不达标等问题依然是我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29类食品中
方便食品合格率*低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数据显示,我省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向好。抽检的29类食品样品中,罐头、冷冻饮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食糖、水产制品、特殊膳食等7类食品抽检合格率****;茶叶及相关制品、速冻食品、食用农产品、蜂产品、豆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饼干、粮食加工品、糖果制品、肉制品、餐饮食品、调味品、酒类、蛋制品、水果制品、糕点、蔬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等21类食品抽检合格率大于95%;饮料和方便食品抽检合格率低于95%,方便食品合格率*低,为92.86%。
餐饮服务环节
问题主要在三方面
餐饮服务环节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8.81%,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一是餐饮具、糕点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二是熟肉制品等产品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三是食用农产品中的农兽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整体来看,问题集中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项目超标、金属污染物项目超标等方面。
另外,我省88个县(市、区、特区除2个单独组建 食药监局外,其余都成立市场监管局并全部加挂食药监局的牌子;1370个乡镇设立乡镇派出机构963个。省、市、县三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在1262个乡镇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大力查处违法违规案件
查处食品类违法违规案件12506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37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75个,罚没款9000余万元。贵阳海关先后开展了打击农产品“绿风”、“**之盾”等专项行动。盐业管理部门组织食盐专项整治行动24次,查获涉盐违法案件3293件,移送公安机关127件,75人获刑。全省公安机关共核查公安部转办线索900多条,协查集群战役104个,发起全国涉案线索协查1起,侦办刑事案件32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0余人,刑事拘留214人,逮捕103人,移诉84人,涉案金额550余万元。查缉冷冻肉品237.5吨,价值7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