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多年来,我省不断强化源头治理、加大打击力度,将涉“ 地沟油”产生及 流通环节作为 食品安全的重点工作。2018年年初,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防止“地沟油”流向餐桌,合力推动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的无害化 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政策保障。2月27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解读这套综合治理“地沟油”的“组合拳”。
综合治理列出时间表
发布会上,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存文介绍,自2014年1月1日起,全省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和餐饮服务单位禁止采购和使用散装食用油。同时,兰州市作为**批国家试点城市,在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的收运处置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但综合全省情况看,“地沟油”综合整治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大部分市州、县区尚未建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制售“地沟油”的违法犯罪行为仍时有发生。
为了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2017年8月,省食安办联合兰州大学中国西部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对全省“地沟油”综合处理情况展开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以此为基础起草了《实施意见》草稿。省政府办公厅向省食安委成员单位、各市州政府征求意见建议,经反复修改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8年1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意见》。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实施意见》从区域实施到全面覆盖,明确了我省“地沟油”治理工作的时间表:2018年,在全省选取3个市州先行实施“地沟油”治理项目,争取年底全部建成运行;其他市州陆续开展项目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部建成;2025年,形成覆盖全省各县市区的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收运网络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
《实施意见》在保障措施中要求,各市州政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明确时间表和责任清单,加快项目建设,确保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建立健全工作督查和考核评价机制,将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治理工作作为对各市州和省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指标,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考核体系。对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在工作任务中推诿扯皮、执行不力、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对“地沟油”治理有成效的市州,省财政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
五项主要任务齐头并进
《实施意见》明确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设覆盖全省的“地沟油”收运系统、培育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企业、落实监督管理责任、严厉打击制售“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五项主要任务。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了餐饮服务等相关企业,要单独收集、存放本单位产生的餐厨废弃物、肉类加工废弃物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有条件的餐饮服务单位要安装油水分离器、隔油池和油烟净化器,自建无害化处理设施,禁止将废弃物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地下水体、城市雨排系统、污水管网或倒入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其产生的餐厨废弃物,由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运至规定的场所处理,禁止将餐厨废弃物和废弃食用油脂交给未经行政许可的单位和个人收运、处置。
建设覆盖全省的“地沟油”收运系统,借鉴了北京、上海两地的治理思路,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项目建设周期长、政府财政压力大、垃圾分类制度和措施还不完善的条件下,优先考虑保障食品安全问题。在今后几年时间内,建设全省统一的“地沟油”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各市州建设“地沟油”收运系统,并将所辖县市区纳入收运、处置范围,对收运的“地沟油”在市州存储中转站进行预处理后,再送往有资质的“地沟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统一处置和深加工。
《实施意见》明确了培育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企业,积*推广“兰州模式”的先进经验,鼓励相关骨干企业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收集、运输、处理和监控等相关装备,发展延伸产业链,鼓励利用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生产沼气、工业油脂、生物柴油、肥料、生土熟化剂、土壤调理剂等资源化产品,推动相关资源化产品在土地整治、草原治理、城市绿化等生态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促进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标准化生产。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落实“属地负责,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加强监管,对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的收运、处置及产品去向等进行全程监控。建立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实行数字化监管,严厉打击餐厨废弃物偷排直排、私收私运等违法行为,保障食品安全与环境安全。全面实行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收运、处置资格审核制度,从事餐厨废弃物和废弃食用油脂收运、处置的单位应当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取得行政许可。
严厉打击制售“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的重点是多部门联合执法,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建立部门联动、责任落实的工作格局与群防群治的社会共治体系。实行大案要案挂牌督办机制,加大对制售“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复制推广“兰州模式”
“‘吃干榨尽’餐厨废弃物的‘兰州模式’目前已经具备成熟的技术体系和运营模式,资源化产品丰富,这也是我们有信心在全省推广的重要原因。”李存文表示。
据了解,2011年,兰州市从政府规划、制度配套、日常监管、社会共治等多个层面,推进全市餐厨废弃物规范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出台《兰州市餐厨垃圾集中处置管理暂行规定》,授权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全国**以循环经济模式对餐厨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大型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目前,已构筑起主城区全覆盖式的收集网络,与1.7万家餐饮企业签约集中收运处理,日均收运餐厨废弃物300吨,年处理餐厨废弃物11万吨,年生成工业油脂5000吨、生物燃气8000万立方米、固态有机肥6800吨、液态有机肥3万吨和1500万度电。
“兰州模式”主要形成了五类资源化产品,分别是:工业用混合油,也就是常说的餐厨废弃油脂,可以加工成生物柴油和塑化剂;沼气,可以进一步提纯压缩,进入加气站或天然气管网;有机肥,可用于特色林果、中药材种植、大棚种植,还可以加工成戈壁农业所需的基质;液态水溶肥,可配合喷灌、滴灌,用于农业生产;土壤改良剂,广泛用于土地整治、耕地等级提升、草原“三化”治理、城市生态建设及生态恢复等领域。
《实施意见》还提出了促进“地沟油”资源化综合治理的系列配套措施,如:餐厨废弃物生产沼气发电上网电价按国家政策执行,推动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柴油、提纯压缩沼气进入成品油(气销售体系;鼓励使用符合标准的生物柴油、提纯压缩沼气等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政策;推进符合条件的资源化产品及专用设备纳入资源综合产品目录、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目录;出台机动车限行措施的城市,要重点保障收运及转运车辆的通行;鼓励和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快“地沟油”检测技术和便携式检测仪器研发;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积*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对“地沟油”治理有成效的市州给予支持;严格落实养殖、屠宰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财政补贴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