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行业月度十大新闻(2018年1月

百检网 2021-11-15
    1、国家科技奖3项授予“水稻科学家”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发布,近30个农业、 食品相关项目名列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有3项水稻研究成果和团队上榜: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等完成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获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潘国君团队完成的“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点评:科技创新有力保障粮食安全
 
  用不到世界8%的耕地养活世界20%左右的人口,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题。水稻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口粮作物之一,多年来,我国水稻科学家不断取得突破,坚持用科技创新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我国3项获奖的水稻育种技术使水稻产量持续提高、种植地域大大扩展,更迎来了稻米“量身定制”时代。
 
   2、网络餐饮新规正式实施  线上线下同质同标
 
  1月1日起,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餐饮服务等新兴业态快速增长。但存在第三方平台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入网餐饮服务者审查把关不严、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意识不高、经营管理水平有限、经营条件较简陋等现象,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办法明确规定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
 
   点评:对入网餐饮的要求更加具体规范
 
  对于消费者来说,餐饮外卖可谓“让人欢喜让人忧”。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外卖。有统计称,在线餐饮外卖市场去年上半年交易规模约906亿元,预计全年可突破2000亿元;但同时,外卖又屡屡曝出丑闻,如外卖小哥偷吃、后厨脏乱差、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等令人头疼不已。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责任与义务,未来对网络餐饮的监管将更加高效,且有法可依。随着《办法》的正式落地,外卖乱象有望终结,用户的食品消费安全将越来越有保障。
 
   3、新版《食盐专营办法》施行 食盐价格由经营者自主确定
 
  1月4日,修订后的《食盐专营办法》施行。1990年3月2日国务院发布的《盐业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2016年4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的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为保障盐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按照国务院部署,对原《食盐专营办法》进行了修订,明确食盐价格由经营者自主确定,取消食盐产、运、销等环节的计划管理,取消食盐产销隔离、区域限制制度,坚持和完善食盐定点生产、定点批发制度。
 
   点评:食盐流通领域的竞争正在形成
 
  盐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行业,食盐更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食盐的价格受供求关系、食盐品质、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影响,经营者虽然可以自主定价,但是中国食盐储量丰富、生产技术水平稳定,供应较为充足,因此,食盐基本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同时,食盐定价市场化,能进一步激发生产企业创新活力。
 
  《食盐专营办法》取消了食盐产销隔离、区域限制制度,意味着食盐可实现跨区域流通,盐资源在整个中国市场配置成为可能。而食盐定点生产、定点批发制度则对加快构建专业化监管体系,保障食盐质量安全起到积*作用。
 
   4、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2017年食品抽检结果和2018年监督抽检计划
 
  1月23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7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介绍2018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国家食药监总局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共组织抽检了23.33万批次样品,总体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7.6%,比2016年和2015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抽检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稳中向好,大宗消费食品整体合格率保持高位,备受关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改善显著。与此同时,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生物毒素污染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微生物污染问题仍较普遍;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仍是顽疾;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等问题仍然多发易发。2018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将持续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全年全国计划抽检任务总量135.05万批次。
 
   点评:加大抽检监测力度 防范化解食安风险
 
  抽检监测是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督抽检坚持问题导向、广泛覆盖、专常互补、检管结合、科学规范、四级联动、信息公开的原则,不断提高问题发现率、处置率,提升了抽检效率和靶向监管水平。当然,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须坚持以风险预警为前提,以抽检监测为基础,以风险交流为纽带,以信息公开为保障。同时,对不合格产品和企业要以“零容忍”的态度进行查处,为消费者饮食安全严格把关。
 
   5、专家解读2017年十个食安热点
 
  1月12日,由国家食药监总局、中国科协共同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烹饪协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多学科领域专家,对“保健食品的问题与治理”“普洱茶‘致癌’”“中式咸鱼致癌风波”等10个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
 
   点评:为公众有效解答食安困惑
 
  由于食品安全的社会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围绕食品安全的话题总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由于影响力大、覆盖面广,食品安全网络谣言会对食品行业从业者、消费者造成很大伤害。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为公众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答疑解惑,同时提出科学建议,在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科学素养、治理食品安全谣言、促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6、国家食药监总局 公安部联合印发通知严格落实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处罚到人
 
  1月2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力度严格落实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处罚到人的规定》,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严格落实中央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四个*严”的要求,充分认识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力度,严格落实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处罚到人的重要意义,利剑高悬、重拳出击,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点评:强化食药监管执法力度
 
  处罚到人是落实“四个*严”的具体要求,对预防和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行为通常由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员等个人实际谋划或实施,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只对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并不能真正达到震慑的效果,阵痛之后企业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在被吊销证照后,换个名称重新开业。处罚到人将法律责任传导至具体个人,处罚手段由单一的财产罚扩展至财产罚、资格罚、人身罚等多方面,法律的震慑力将大大增强,对于遏制违法犯罪行为也大有裨益。
 
   7、中轻联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以精品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轻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促进消费品工业向中高端跃升,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1月10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北京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评定出包括消费者熟悉的电饭煲、洗碗机、豆浆机、吸油烟机、乳制品、玩具和婴童用品等共计161项,涉及家电、五金、照明、玩具和婴童用品、文教体育用品、塑料制品、眼镜、化妆品、乳制品等九大行业。会议还同时发布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8款轻工消费品精品。
 
   点评:轻工业为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力量
 
  2017年1—11月,我国轻工业保持高速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65万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利润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中国轻工业繁荣稳健,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贡献了强劲力量。
 
  进入发展新时代,轻工消费品正在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品种丰富度、品牌认可度、品质满意度大幅提升,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新趋势。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酒和饮料等快速消费品,向安全、品质、绿色、健康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轻工消费品正在实现从数量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转变,全面助力“乐享生活”新模式,满足人们对营养、健康、教育、娱乐、休闲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此次发布的8款轻工消费品精品正是行业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品”战略的典型。
 
   8、2017年中国食品行业十大新闻发布首届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颁发
 
  1月20日,第三届食安中国发展论坛暨2017年中国食品行业十大新闻发布会、首届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办,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努力接轨国际标准,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2017年中国食品行业十大新闻权威发布,涵盖了国家对食品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食安监管、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话题等内容。同时,会议对获得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的科研团体及个人进行了表彰。
 
   点评:以新闻力量见证食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食业进步
 
  2017年中国食品行业十大新闻发布,既是对食品行业2017年的总结和回顾,也是对未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思考和展望。作为根植于食品行业的专业媒体,《中国食品报》时刻关注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专业优势和大数据分析,迄今已连续多年推出中国食品行业年度十大新闻,用新闻的力量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食业的成长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
 
  同时,由中国食品报社发起承办的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重点奖励在食品安全领域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团队,旨在充分调动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的积*性和创造性,努力为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事业以及食品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
 
   9、国家食药监总局 科技部联合推进食药科技创新
 
  1月3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促进食品药品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就促进食药监管科技研发、建设创新基地、服务产业集群、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
 
   点评:食药产业创新迎来政策红利
 
  《关于加强和促进食品药品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把加强食品药品科技创新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有机衔接;**和支撑食品安全和药品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促进食品药品研发与产业升级换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食品药品安全和身体健康需求。
 
   10、河间驴肉事件引发蝴蝶效应 《中国食品报》发布舆情分析报告
 
  1月8日,据媒体报道,被冠以“中国驴肉火烧之乡”的河北河间,多个乡镇存在熟食加工黑作坊,他们所加工的当地名吃——“河间驴肉”多不含驴肉,而是由骡子肉、马肉甚至猪肉,加上驴肉香精以及其他添加剂煮成。这些“假驴肉”每天批量发往北京、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驴肉火烧店。1月8日上午,河间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驴肉加工行业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拉网式排查,共对28个乡镇开展相关执法检查,发现并捣毁黑窝点4家,共查封扣押肉制品59公斤,查封打包机2台,注射机1台,煮锅一个,晾肉架4个,笊篱2个,另查封无标识产品包装袋35个。1月8日晚间,河间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冯胜利回应“河间驴肉”事件。
 
  1月10日,《中国食品报》通过一整版的篇幅,设立舆情概述、分析、点评三大模块,针对驴肉造假事件及时发布了舆情分析报告,这在食业尚属首次。
 
   点评:构建舆情监测系统为食业把脉
 
  在河间当地,“驴肉造假”之风颇盛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形成了从生产、存储、销售、运输全环节的“黑色链条”。这*大冲击了公众本就脆弱的食品安全信心,更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漠视。
 
  由于食品行业的特殊性,舆情事件往往会导致整个行业形象受损,酿成整个行业的舆情危机,因此,应打造属于食品行业的专业舆情监测系统。定期发布食业舆情分析报告,有助于智能采集、实时监测、智能研判、舆情追踪、快速预警、行业报告等多版块功能的实现,从而为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