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特派记者 李标 牛春安 发自北京 我国
造假掺假严重
恶性竞争导致品质下降
罗祖亮表示,据调查品牌白酒质量检验目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品牌白酒有害成分严重超标。2012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湖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湘酒鬼酒样品的检测结果,其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高检出值为1.04mg/kg,超出标准2.6倍。塑化剂事件在行业内外引起巨大波动。据业内人士透露,品牌白酒塑化剂超标远非湘酒鬼一家,除国内大部分白酒企业为了酒品的所谓“挂杯效果”故意在白酒里渗加塑化剂以外,还有一部分酿酒企业因为使用塑料容器导致产品塑化剂超标。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抽查了一批白酒,发现有9.26%的品牌白酒酒精度不合格。固形物、氰化物、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等有害物超标。
二是品牌酒厂掺杂使假,自身产量远远低于实际销售量。如:部分品牌白酒受**保护,为降低成本扩大产能与销量,从地下作坊购进劣质白酒进行勾兑后分装销售;一些傍上**白酒企业的小厂将大量劣质酒充当品牌酒销售;一些并购的白酒企业勾兑酒精,贴上品牌标签销售。
三是恶性竞争导致品牌白酒品质下降,使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严重缩水。由于市场监管缺失,我国传统的品牌白酒形象下降,广大消费者的期望值下降,消费欲望不强。不仅内需不振,而且出口受阻。出于对高价低质品牌白酒的不信任和抵制,大部分消费者对酒品的消费逐渐转为红酒、啤酒和洋酒,白酒企业产值蒸发,难以重振昔日雄风。
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
行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罗祖亮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品牌白酒长期不进行质量安全检验,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给劣质品牌白酒混入市场提供了机会。白酒生产的准入门槛较低,在地方保护和虚假广告助推下,一些条件简陋、环境恶劣的厂家生产出来所谓的品牌白酒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由于我国对部分品牌白酒实行过**,加之计划经济思维下的金奖、银奖诱导消费者相信**。
二是目前没有白酒质量安全标准。即便是白酒质量安全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中国酒业协会所称的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国标”到目前仍未出台。近年来,部分白酒企业既没有建设标准化厂房和设备,也没有规范化的质量安全管理手段,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包装都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三是立法工作滞后,质量安全监管缺失。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是“品牌”的诞生缺乏健康环境。部分白酒企业酿酒技术并不先进,产品质量也比较低下,但利用广告和评奖等手段取得带有水分的金奖、银奖,依靠“名星效应”打造所谓的品牌。
进行质量“体检”
消除事故隐患
对此,罗祖亮提出建议:一是对品牌白酒质量进行一次全面“体检”。要立即对全国的品牌白酒进行一次品质认定和质量安全检测,同时对所有品牌白酒企业使用的原料、添加剂、相关产品,以及用于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和工艺进行一次全面检测;“体检”结果要及时公布。
二是建立品牌白酒品质排行榜和产品质量检验数据库,并建立品牌白酒质量、品质调查档案、质量安全报告制度,建立品牌白酒品质排行榜和产品质量检验数据库并定期公布,让消费者看得明白,以便放心选择和消费品牌白酒。
三是制定白酒质量安全行业标准,对添加剂、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作出限量规定。
四是对品质白酒的产量与销售情况进行比对统计,查清是否销量大于产量。及时堵塞漏洞,消除事故隐患,根绝白酒假酒、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