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月20日消息 1月19日下午,青岛市
食药监管队伍增加到1636人
截至目前,青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一是监管队伍明显壮大。全市食药监管队伍从684人增加到1636人,增加136。二是基层力量显著增强。1636名监管人员中,有1350人配备到区(市执法一线,占总人数的83.7,基层执法力量比体制改革前增加了2.7倍。三是监管网络进一步健全。在镇(办一级,建立了136个食药所;在村(社一级,全市6000多个行政村和城市社区都明确了1名协管员,实现了“三级政府、四级组织”监管网络的全覆盖。此外,还针对抚顺路、华中路和城阳三大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量占城区80的特点,在三大批发市场设置了市场监管所,实施专人驻场式监管,走在了全国前列。
全市查处违法案件4987件
2014年,食药监局继续强化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高标准制定目标,强化考核落实。高标准制定执法办案目标,并逐级分解落实到每个区(市、每个镇(办、每个监管人员,每季度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报。一年来,全市共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4987起,罚没款3741万元,接近全省罚没款的二分之一。按季度部署开展了四次大的专项行动,把假冒伪劣、违禁超限等行为作为重点整治对象,重点打击行业“潜规则”。5月份,针对市场上“田晒鱼”喷洒农药比较严重的问题,接连抓捕了25名犯罪嫌疑人,干海产品抽检合格率由不足70提高至98以上。制定了《关于加强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意见》,凡涉嫌犯罪案件,食药部门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截至目前,公安机关采取拘留、逮捕等刑事强制措施343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98;查办的非法销售巴西牛肉等特大案,被公安部纳入目标案件。同时,实施了抽检结果批批曝光制度,对抽检不合格的473家单位在多家媒体给予了公开曝光,并全部进行了处罚。
对20家供货商实施退市
2014年,青岛食药监管部门研究制定了治理措施30条,实施了市场质量保证金制度,制定了全国*严的退市政策,凡在批发市场抽检三次不合格,在商场超市抽检两次不合格的,终生禁入。目前已对20家供货商实施了退市。对全市3650家餐饮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这些单位全年未发生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抽检合格率接近百分之百。在全省**制定出台了小餐饮监管工作意见,全市6030家小餐饮单位中获证5058家,取缔702家,持证率达到94.9。为着手解决全市药店数量过多过滥的问题,今年吊销许可证765家,压缩16;针对执业药师不够的问题,在全省**推行了药品连锁企业远程审方模式;将全市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和1712家药店纳入网上平台管理,实现了流向可追、问题可查。制定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把各级政府履职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制定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行政责任追究办法》,规定20种情形轻则批评重则开除,情节严重的直接问责政府“一把手”。2014年,对3名工作人员给予了问责。
将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
会上,还部署了2015年工作思路,2015年青岛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重点打击食品药品假冒伪劣、违禁超限、无证生产经营、非法渠道购进等违法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将执法办案由个案查处拓展到全范围布控、全链条追责,提高大案要案的查处率。在食品生产环节,开展小作坊集中治理,年内告知性备案率达到80以上。食品流通环节,**在青岛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退市制度,由三大批发市场扩展到中型以上批发市场、商超100覆盖。餐饮服务环节,加强学校、建筑工地食堂等高风险业态管理,基本实现全市中型以上餐馆、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配送餐单位“明厨亮灶”工程全覆盖;落实小餐饮监督管理办法,年底前小餐饮持证率达到95以上。药品监管方面,加强中药饮片监管,在全国**探索建立行业准入退出机制;完成新版药品GMP、GSP认证,药品经营企业零售连锁率从2014年的54.7提高到65以上。建设监管执法和产品追溯两个平台。风险管理方面,实施“风险清单”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深入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