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58岁女性食用后已昏迷26天,可能成为植物人
●市疾控中心提醒,
新闻背景
多人吃织纹螺
●2007年5月7日,莆田荔城区长丰村,9人食用织纹螺中毒,其中5人住院。
●2005年7月14日,霞浦县溪南镇,渔民陈某食用织纹螺后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5年5月21日,罗源县4人因食用织纹螺发生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
●2004年6月1日,仙游县发生两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有3人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2002年4月至5月,宁德、莆田等地发生多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死亡2人。(本报综合整理
名词解释
织纹螺(麦螺
麦螺学名织纹螺、海丝螺、海狮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麦螺的毒素类似河豚毒,通常耐热,一般烹调温度很难将其破坏。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 曾嫣艳 张珺 实习生 黄静贤夏夜在路边摊吃凉拌织纹螺,配上冰啤酒,看起来很爽,可您知道吗,一颗织纹螺的毒素,可能会让人送命。
夏季是织纹螺的旺产期,但它却是餐桌“杀手”。日前,福州罗源58岁的陈阿姨吃了六两麦螺,不幸中毒已经昏迷了26天尚未苏醒。
虽然屡屡禁止售卖、食用织纹螺,但顶着风险尝鲜的人不少。记者走访发现,华灯初上,湖滨四里、百家村、溪岸路一带路边,一些售卖熟食章鱼、冻蟹的小摊点,点上一盘凉拌织纹螺,“啾啾啾”边吸边喝冰啤的市民不在少数。多数人都不以为然地说:“从小吃到大,不也没事吗?”
记者昨日下午探访了开禾路第八市场,偌大的市场内,在开禾路一处拐弯,找到了一个毫不起眼的海鲜摊点。摊位不大,摊主面前摆着两小盆织纹螺。摊主介绍,“这就是加锥螺(织纹螺也叫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厦门本地人多称它为加锥螺”。他推荐说,这种螺买回去,用开水捞一下,凉拌做菜很好吃。
对于吃织纹螺中毒的消息,摊主赶忙解释:“我们不卖有毒的,这些加锥螺都是厦门内海的,很干净,没有毒,有毒的我们不卖。”就在记者采访当时,一名妇女蹲在摊点前,一盆里抓一大把,称了大约一两斤重织纹螺,掏钱离开了。
在该市场上巡查的人员告诉记者,织纹螺有毒,是禁止贩卖的,他们看到后,一般是劝导摊主不要卖。一名长期与海鲜打交道的陈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禁止贩卖织纹螺也有数年了,一般正规的市场很少见到织纹螺,但难免有个别摊主偷偷售卖,没办法真的达到彻底“清理”。
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确实外地不少地区近日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他表示国家卫生部门已明文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有的织纹螺含有河豚毒素等多种毒素,有时一颗织纹螺所含毒素足以致命。”
分析
织纹螺毒素类似河豚毒
目前没有特效药
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体内常会积聚赤潮海水中的有毒菌群以及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短为5分钟,*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织纹螺的毒素与其食性有关。”有专家表示,近海60余种织纹螺,大部分都是有毒的,但它的毒素并不是来自于它的肉,而是胃。因为水域、季节的不同,织纹螺所吃的藻类有可能有毒,也可能没毒,而含毒量也不相同。(本报综合整理
提醒
织纹螺中毒夏季高发
请不要购买食用
夏季是织纹螺的旺产期,也是消费者食用受污染的织纹螺发生中毒事件的高发期。2012年7月,由于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卫生部曾发布通知,要求禁止销售和食用织纹螺。
省食药监局昨日在官方微信上发布消息,提醒广大群众切勿吃织纹螺,因为根据水域、季节的不同,此类螺的含毒量有高低,稍有不慎即会中毒,危及生命。(本报综合整理
更多精彩进入厦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