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制 红糖麻花、老味 花生、 牛肉干、红肠、 面包……
这些网店里的 美食被宣称:“百年传统美食”,采用“**配方”,由“几十年的老师傅精制”,吃后数日还“满口余香”。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满口余香”的美味竟来自黑加工点,一双手、一个台秤将数十种批发来的 食品“改头换面”,变身成自家产的各种“老味(自用品名”美食,再通过网店进行销售,除沈阳及省内还远销全国。
辽沈晚报记者经多日暗访调查,揭开了这个黑加工点的内幕。日前,黑加工点已被铁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封,相关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举报:黑食品加工点藏身小区
9月下旬,市民王先生向辽沈晚报反映,在铁西区凌空二街的一小区内,有一个专门分装各种食品的加工点,除了租用该小区一个单元的两户民宅外,在和平区还有一处数百平米的仓库,产量及销量都很大,只是地点不详。
王先生说,他的一个亲属曾在这个加工点打过工,工作就是包装休闲食品,品种多达数十种。原料都是老板从批发市场批来的成品,经过工人分装在自制的专用包装袋里,贴上自家“老味”的品名,便成了“**配方”的美食。
王先生说,加工点通过网络销售,天天不停地发货,小区民宅装不下的还要往那个大库送。加工点设在居民小区,平时很少有人注意,所以干活时也不避人,有时成堆的货就放在楼门外。
王先生说,加工点不仅没有合法手续,还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如果吃出事怎么办?希望通过媒体的曝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出面管一管,别再让黑加工点的食品坑害消费者了。
调查:民宅里“美味”流向成谜
9月24日上午,辽沈晚报记者来到位于铁西区凌空二街,在举报者电话指引下找到了加工点所在的小区。
为了全面掌握加工点的相关情况,记者先行在外围守候观察,以便了解进货出货的流向。由于加工点进货出货的时间并没有规律,**天的暗访调查无功而返。
第二天上午,记者早早地来到小区外。
10时15分,一辆货车停在加工点所在单元门口,一男一女开始从楼里往外搬运成纸箱的货物,纸箱上印的文字显示,里面装的是一些食品类的东西。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货车开出小区大门,记者的采访车紧随其后驶向和平区砂阳路方向。厢货在和平一带左拐右转,开进一个大院。记者从外面看到,大院里的房子像是专门库房,货车停在其中一门房外,货卸到了里面。
此后,记者连续两天的暗访没能得到更多情况,便决定第二天进入加工点一探内情。
9月28日上午,记者再一次来到凌空二街的小区。
走进加工点所在的单元,正巧加工点的房门是开着的,从外向里看去,两名女子正忙着什么。
记者进屋后,只见两名女子在徒手分装牛肉干,先从大塑料袋中取出,用台秤秤完后放入一个个小盒,再分别装入一个个牛皮纸袋里,外面贴上“老味”的标志,屋里地上堆满了待装或装完的各种食品。
暗访:“这里(干活不用(健康证”
记者以是小区业主身份,用进货为由与两名女子聊了起来。
记者:这是装牛肉干呢?
女子:是啊。
记者:我们是小区的,找你们老板上点货。
女子:你得上那屋(门外另一民宅去找他们要老板的电话,(老板一会儿就能回来。
记者:这是哪里的牛肉干?
女子:我们也不知道,这都是老板进的。
记者:你们这不就是换小包装吗?
女子:这不是换,是装盒。
记者:这东西怎么卖啊?
女子:网购,有网店。
记者:成箱(大箱往外邮啊?
女子:可不咋地,忙的时候可累了。
记者:你们在这里干活,要健康证什么的不?
女子:不要。
记者:干食品啥的不得有健康证吗?
女子:这里不用(健康证,身体健康就行呗。
在与两名女子闲谈时,记者还对屋里的情况进行了观察。
这是一间两室的民宅,外窗户上贴有不透明纸,屋里到处堆放的都是各种食品,连下脚都不方便。在厨房的台板上,放有大量印制带“老味”字样的标志,其中大多数是食品、干果等,还有几种肉干类。民宅的大卧室里堆满了成箱的货,而小卧室里食品则与人“混居”。
这时,一名女子(而后采访得知是“老板”从外面走进来,她问记者:“你是干什么的?”记者忙答道:“楼上的。”女子:“你出去吧。”记者:“怎么了?”女子:“你在看什么啊?”记者:“怎么还怕我偷艺啊?”
记者见该女子很不好说话,也就没再问什么,转身走了出去。
现场:无合法手续分装与销售食品
10月10日上午,记者将暗访调查的情况反映给铁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该局高度重视,随即派执法人员前往检查。
实录一:加工点无合法手续
面对执法检查,女老板显得很“激动”,这里只是一个网店,别的什么也没做,当初想办手续没地方给办。后又称,这里只是把批发来的食品进行分装,自家有“商贸公司的经营执照”。
稍后,一位自称“法人”的男子赶来,通过手机给执法人员看了一张“营业执照”的照片。“营业执照”上显示:注册名称“沈阳老味商贸有限公司”;注册时间是2016年8月25日;注册地点在苏家屯区;经营范围是食品、服装等零售。
男子说,公司在苏家屯那里只一张办公桌,营业执照是“费心”才办下来的;而“食品流通许可证”正在申办中,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在这个小区的经营场所还没有相关手续。
“ 食品安全法”: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等,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即: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此外,“营业执照”不允许异地经营;开网店也需要先取得合法经营手续。
实录二:食品标志违规
在两处民宅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有的直接就堆放在地上。在几个开箱的面包、蛋糕内外包装上,有一些分装完的食品包装袋、标志,记者并没有看到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相关信息,也没见有生产厂家及地址。“女老板”解释说,要想知道这些可以向厂家要。
“食品标志管理规定”:分装食品应标注分装者的名称和地址,并注明分装字样;食品标志应当清晰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食品安全法”: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应当显著标注,容易辨识。
实录三:从业人员无健康证
检查时,只见两位分装的女工全凭一双徒手。执法人员要求出示从业人员的“健康证”,“女老板”竟说:“也没干什么,还要健康证啊?”“食品安全法”: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实录四:食品与坐便“同居”
在加工点的厕所里,不少未封箱的食品堆在里边,有的就放在坐便旁边,还有一个坐便套竟放在了食品箱上,看了让人作呕。
“食品安全法”:保持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实录五:批来食品“改头换面”
这里分装的食品多达数十种,经过分装后贴上自家的品牌——“老味”,以这个品名通过网络进行销售。问及“老味”贴及外包装的来路时,女“老板”说,从XX市场进的,品牌贴和外包装要什么样的都有。
在现场,一位年轻的女孩正在电脑前忙着与订货者沟通,还不时填写着发货单。记者问女孩:“你们的网店叫什么名?”女孩说:“老味”。
记者从女孩刚刚填写的货单,还有已贴的发货单地址来看,这里的食品除了销往沈阳及省内,还有北京、天津、山东等地。
实录六:“老味”美食自说自话
这里“出产”美食就是把批发来的食品,不用经过任何生产工艺,只需倒手装袋贴上“老味”的标志,便成了有“**配方”,由“几十年老师傅精制而成”的“百年传统美食”。
所谓“老味”的“**配方”,其实就是“简单分装”,或大包改小包,或把散装的装个包装;而“几十年的老师傅”实际是几位30多岁的打工女;宣称的“百年传统美食”,是从“百家”批发而来,由打工女徒手包装而成的普通食品。
在“老味”的包装上用尽了“赞美”之词,“黄金拔丝条——集美味营养于一身,宛如镶金镶玉的黄金,玲珑剔透……”;“延吉花生蚬子尖——延吉正宗老味道,精选大颗粒花生,优质蚬子尖……”;“金箍棒——回忆80年代小时候的味道,精选优质面粉为原料,**配方……”
“食品安全法”: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
执法:黑加工点被依法查封
根据现场检查情况,执法人员要求立即停止非法生产销售行为,依法扣留部分非法生产销售的物品及工具,要求负责人择日到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受调查,并将根据调查情况做出进一步处理。
执法人员提醒,面对网上品种多样、花样翻新的食品,消费者要谨慎选购,以免上当受骗。
同时,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食品时,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以备维权之用。如果发现所购食品存在问题,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投诉,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