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售卖食品须实名登记,食品生产许可证告别QS,手机流量单月不清零,办新公司只需一个证,小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10月起,一批新政新规正式实施,这其中,包括被称为“史上*严”的新版《
不过也有一些新政让人们有点担忧,比如婚姻登记处停开婚姻证明。这可难到了一些准备买房办贷款、担保的市民。别着急,目前一些部门和银行已出台了替代措施:由个人签署声明书或承诺书,证明自己的婚姻状况。
总体来说,办事少跑路了,“舌尖恐惧”小了,老百姓得实惠了。不过,对于那些顶风作案者,一旦查实,迎接他们的也将是“史上*严”的惩罚。
10月1日,被称为“史上*严”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两天后,成都市民刘贤(化名在一家
10月4日,刘贤怀疑是在该餐馆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向食药监部门举报这家餐馆。
目前,成都锦江区食药监部门、锦江区疾控中心介入调查,并由两部门对刘贤等人食用的食材进行抽样检测,一旦查实为餐馆生产、销售的食物引起,成都锦江食药监部门将依照新的《食安法》对该餐馆进行依法处罚,起罚点由原来的*低2000元,提升至*低5万元。
餐馆庆生 就餐后多人腹泻
10月3日是刘贤家人的生日,当天中午和晚上,刘贤在成都锦江区一家中餐馆摆了六桌为家人庆生。晚饭后,四五十位亲朋各自回到家中。
谁知,当晚陆续有部分亲友肠胃出现不适。“3号晚上,就有人到诊所买药。”锦江区食药监部门执法人员说,在刘贤的亲友中,有两人腹泻不止,随后被送往医院进行输液治疗,后被诊断为急性肠炎。
次日,在医院的治疗下,刘贤亲友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刘贤为讨说法,拨打了12331向成都食药监部门投诉这家餐馆。
接到举报 两部门当即抽检
接到举报热线后,就近的食药监所当即赶往现场,**时间检查该餐馆所有食品原材料的进货渠道,查看进货手续是否合法有效。随后,锦江区食药监稽查大队的执法人员也赶往现场,对该餐馆的食物原材料进行留样、抽样。“因为举报时已超过12个小时,执法人员无法对刘贤等人食用的菜品做微生物检测。”锦江区食药监部门执法人员说。
抽样完成后,食物样品被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主要是检测食品是否腐败变质,并检测其中是否有非法添加的情况。”执法人员说,同时,锦江区疾控中心也对涉事餐馆的食品、餐具进行更为全面的流行病学检测,以判断刘贤亲友所患急性肠炎是否属食源性疾病。
目前,锦江食药监局已立案调查此案,两项检测均在进行之中。
若查实旧法*低罚2000 新法*低罚5万
10月9日,负责调查此案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执法部门将依据两项检测结果来认定此事责任。一旦查实为餐馆生产、销售的食物引起,按《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致病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等食品,将由县级以上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处罚。
其中,旧版《食品安全法》的处罚为:没收违法所得及原料、工具等物品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所有10月1日以后立案的案件都将按照新法处罚。”该执法人员说,针对这种违法行为,除了没收违法所得及原料、工具等物品外,对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新法要严厉得多,原来的*低罚2000元,现在*低罚款5万元。一旦查实后处罚,这将是新法实施后的首批罚单。”该执法人员说。华西都市报记者吴柳锋摄影吴小川延伸阅读/
*严《食品安全法》三大亮点
亮点1 首负责任制
新《食品安全法》规定,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首负责任制,其核心就是让消费者及时获得赔偿。
亮点2 网售食品须实名
网购的蔬菜水果不新鲜,换退货麻烦、供货商和电商平台互相扯皮怎么办?
新《食品安全法》规定,在网上出售食品需向第三方平台实名登记,依法应办理许可证的还需审查许可证。此外,网购食品的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如果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则由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赔偿。
亮点3 千元保底赔偿
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对于千元保底赔偿,北京消协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消费者认为“该条款很好”,三成多消费者担心“难以落到实处”,近一成消费者认为“不利于纠纷和解”。
据《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