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发布“毒蘑菇”食品安全警示 不能仅靠颜色、形状判断

百检网 2021-11-15

    本报讯(孙渊 记者冯博日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警示,提醒市民预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近年来,媒体报道蘑菇中毒致死事件屡见不鲜,预防蘑菇中毒,对于减少误食中毒事件尤为重要。

    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刘玉磊介绍,蘑菇中毒分为五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肝脏损伤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

    胃肠炎型潜伏期为10分钟—2小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预后较好,但严重中毒者可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为10分钟—6小时,除出现消化道症状外,会有精神症状如兴奋、狂躁、幻视、幻听等表现,同时会伴有瞳孔缩小、多汗、唾液增多、流泪等症状,预后多良好。

    肝脏损伤型潜伏期为数小时—30小时,少数在半小时内发病。早期可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轻度中毒患者脏器损害不严重,直接进入恢复期。多数中毒患者在消化道症状后呈1—2天的“假愈期”,此时谷丙转氨酶已经升高,之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肝区疼痛、肝脏肿大、黄疸、有出血倾向,经积*治疗,约2—3周后渐趋恢复。少数病例呈爆发性经过,因肝性脑病、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少数病例有心律失常、少尿、尿闭等表现。

    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消化道症状外,可出现腰腹部疼痛、无力、深褐色尿、贫血、肝脾肿大等急性溶血症状,严重溶血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光敏性皮炎型潜伏期24—48小时,可出现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毒性成分可能为卟啉类光敏性物质,该型一般预后良好。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民间普遍认为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但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美味可食;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其颜色则为灰色或白色。

    人们以为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其实不然,一些毒蘑菇如盔孢伞和花褶伞确实生长在粪便上,但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却长在松林中。

    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人员,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辨别方法并不可靠。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避免采摘、采购和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一旦市民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并立即到医院就诊。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