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汉连
不仅是汉连一家企业,据统计,2015年**季度,海沧口岸进口酒量达2400多万升,超过了2013年全年的进口量。海沧已连续8年同比增长超过40%,数字的背后折射出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依托信息化手段,不断改革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所作的探索。
“标签平台”将监管前移
“啤酒因其保质期较短,非常考验港口的通检效率,检验时间过长,我们就*可能错失推向市场的时机。”朱云彪坦言,之所以进口量一再加大,就是因为海沧口岸的通关效率很高,“基本上做到随检随放,根本不用考虑滞港的问题。”
“随检随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事实上,仅标签问题就曾经严重影响口岸的通关效率。进口酒必须具备完整的中文标签,然而按传统做法,很多进口酒商均等产品到港后,再向检验检疫部门咨询有关进口产品的中文标签制作要求。由于企业报检人员的相关业务水平高低不等,整个中文标签的制作过程少则更改两三次,多则六七次,给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人力、交通成本。频繁的标签更改同时造成的是进口产品的滞港问题。
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海沧局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大胆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了一个“进口食品标签服务咨询平台”,将标签监管工作前移。依托该平台,进口商可以在进口食品到港前,通过网络免费咨询并制作上传进口食品中文标签,检方工作人员会在线上即时指点企业进行标签的设计、更改。在完成标签的制作之后,进口商只要等待货物到港并为之加贴好标签,一个工作日内即可在检验检疫部门办理好标签备案。
自从2015年初海沧局试运行该平台以来,已有900余份标签通过该平台完成咨询反馈,大幅缩减了进口食品的通检时间。
“千里眼”可实时监控
标签问题解决了,还能怎样提高通关效率呢?“倘若我们了解进口商仓库里7×24小时的情况,并有记录在手,我们就能够进一步优化检验检疫流程。”在会议室里,海沧局副局长林为亮展示了海沧局在这一方面的突破。鼠标轻轻一点,整个海沧辖区的进口商仓库里的作业情况一览无余。
原来,该局在辖区内所有进口仓库内都安装了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有了这个时时监控记录作依据,检验检疫人员可以非常快速地调阅企业在任一时间段的仓库操作内容。“对于像是标签加贴这样的检验内容,我们就可以实时监控,合格了即时放行。”
即便如此,检验检疫人员仍未止步。按照以往的流程,检检验检疫人员在口岸对货物进行检验后,要回局里发出相关指令才能够将货物放行。如今,该局借助便利的信息网络与移动终端,把检验、备案、放行的工作放在了一线,让合格的货物立即得到了放行。该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连接至局里的备案系统,一线工作人员在平板上特别开发的移动软件里就可以远程操作备案、放行的流程,使得通检效率大幅提高。
“风险管理”让监管有效
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化检验检疫措施改革,海沧局已经能够将平均通关时间缩短一半,甚至短则两天便可完成。但是,“放得快”的同时,检验检疫部门更重要的任务是“管得住”,确保百姓餐桌安全。
为此,该局一方面优化了实验室的检测项目,采用风险管理的理念,着重加强对高风险项目的检测。如加强对进口啤酒的甲醛、酒精度等含量的检测,看其是否与标签说明相符。积*打造标杆企业,促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根据对进口商的检验历史数据,积*扶持大型的诚信企业树立标杆,给予通关便利,并逐步实行企业分级分类管理。
据统计,2015年**季度,海沧口岸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23批次,其中酒类14批次。海沧,正逐渐成为我国东南沿海进口酒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