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2日电
分析称,市面上台湾本地产品、进口食品何止千万种,应该为民众把关的当局机关,因为人力不足,仅能抽验,没想到应该是把关的海关人员,竟然被业者收买放水,“内神”通“外鬼”将检验样本掉包,让劣质违规产品大举入侵台湾。
抽检若能落实,就可阻绝违法食品;但执法机关只要有一个环节疏漏出问题,或是不把稽核当一回事,或因稽核人力不足、抽检数量偏低,都会使得制度有漏洞可钻。
而业者,也绝不是几波食安风暴中的无辜受害者,他们也应该站在把关的**线;进口、购买任何食品、原料,都应该负起责任。但台湾商人过分重视“costdown”,用成本衡量食物的价值,想获得*大的利润,甚至铤而走险,购买来源不明、提不出证明食材或是低价原料,又怎能自认是不知情的第三者,期望自己全身而退?
该文指出,岛内农产品价格偏低,民众对自己和家人的饮食内容,也应该乘着食安风暴觉醒,选择每天吃下肚的食物、食材,用消费者的力量鼓励友善土地生产的农民,让**线生产者有足够利润支持合理生产,良币逐劣币,从源头导入正轨,才能产生良善的循环,为台湾食安质量产生新的契机。
分析表示,接连的食安风暴,并非一朝一夕发生,是台湾人长期对饮食不重视引起的;但危机就是转机,不妨趁这时候,让每个人开始重视食品安全,源头控管、饮食革命,就从你我每天的餐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