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山县把握机构改革契机,围绕
一是借力改革整合食品检测力量。在组建市场监管局,理顺工商、食药监管职能的基础上,出台《常山县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工作方案》,加快检测中心整合进程。摸底县食药检验所、果品中心、农产品质检中心具体情况,掌握一手资料,启动前期筹备工作,并根据项目进度,积*向省局争取县级食品安全检测以奖代补项目。同时,在技术支撑整合未到位的情况下,拨付40万专项资金用于食品抽检,为该县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专业技术保障。
二是搭建平台发挥乡镇主导作用。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导权移交给各乡镇(街道,督促乡镇(街道落实食药安全监管的属地责任。限期要求全县14个乡镇(街道完成食安委组建工作,由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食安委主任,下设食安办,作为乡镇(街道内设机构,由分管领导担任食安办主任,配备了14名年龄在50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熟悉或了解食品安全相关工作的专(兼职副主任,并明确乡镇(街道食安办专(兼职副主任享受中层正职经济待遇。各市场监管所(分局负责人兼任乡镇食安办副主任,协助乡镇(街道开展食品安全监管。
三是购买服务组建村级监管队伍。由各乡镇(街道食安委、食安办牵头把关,严格选人用人标准,要求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由年龄在50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村两委干部兼任。以此标准在每个行政村(社区中选定1名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在城镇社区、乡镇集镇所在地行政村(社区及重要旅游景点和农家乐较为集中的行政村(社区配备2名协管员,共确定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211名。精挑细选,组建一支战斗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行政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进行以奖代补,为协管员队伍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四是做实培训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同步启动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培训计划,以该县市场监管局食品科、餐饮科等长期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土专家”为中坚力量,抽调基层一线的监管干部共同组成讲师团,从10月中旬开始准备培训讲稿、PPT课件,多次进行试讲,由局班子亲自把关,要求做到:一是因地制宜。培训材料所罗列的事例,尽量以本县、本市或者本省发生的事件为主,使受训人员有代入感,同时结合该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凸显常山县食品安全监管重点;二是因材施教。培训的讲稿尽量减少专业化的术语,贴近农村的实际,将协管员负责的工作进行简化罗列,方便具体操作,设立互动环节,现场解答协管员提出的问题;三是统一标准。使用同一套PPT、同一套培训讲稿,分组对全县14个乡镇(街道开展培训,保证培训效果不打折扣。目前,培训已全部完成,涉及全县14个乡镇(街道,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全部参加培训,培训人次近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