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钙遇水散热 记者实验证实食品干燥剂很危险

百检网 2021-11-15

    众所周知,不少零食中都会装有一小包干燥剂,起到防止食品受潮、发霉等作用。相信不少家长也都曾告诉过孩子,这些干燥剂不可食用。而*近,一则关于食品中干燥剂存在更大安全隐患的微信,在朋友圈中被疯狂转发。

    为此,记者进行了实验,看看零食袋中的干燥剂是否真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恐怖?

    传闻:干燥剂遇水将会爆炸

    该条被家长们转发的微信称:央视报道一位5岁的男童因将零食包里的干燥剂拆开,倒入瓶中并加入水玩耍,产生氢氧化钙,瞬间发生爆炸。眼睛因碱性液体侵蚀,造成一眼失明。

    这条微信立即引起了不少家长的重视。家住渝北龙头寺的杨静称,“这太吓人了,我只是给娃儿说过零食里头的干燥剂不能吃,但从来没有说过不能耍。看到这条微信后回家就马上给他说,以后看见零食袋里头的干燥剂,直接甩掉,不能留下。他似懂非懂地答应了我,但我还是有点担心。”

    其实,在这些干燥剂的包装袋上一般都写有“石灰干燥剂”的字样,并标注了“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不可玩耍、幼儿勿取”的中英文提示语,以及误食、误入眼睛等处理方法。

    儿童将零食中的干燥剂误食的情况曾经发生过多起,早已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但儿童因为玩耍干燥剂发生爆炸的情况,是否真的存在?

    2011年,山西省太原市一名初三学生将一包食品干燥剂放进了保温杯。不久后,保温杯突然爆炸,发出巨响,导致该学生右眼基本失明。今年7月,江苏一位初二学生不信干燥剂遇水能爆炸,与朋友一同进行实验,导致胳膊不慎被溅出的热水烫伤。

    此外,浙江上饶一位5岁孩子,将食品干燥剂打开后,不慎溅入眼睛里。经诊断,孩子的双眼眼球、眼睑烧伤,双眼眼内炎,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视力损伤。

    实验:干燥剂遇水迅速膨胀发热

    食品袋中的干燥剂遇水是否真会爆炸?对此,晨报记者在超市购买了一包海苔,取出里面的干燥剂进行了实验。

    **,将干燥剂的外包装打开,袋内的白色颗粒和粉状物有一股刺鼻的味道。随后,记者将干燥剂倒入一个透明的塑料瓶中,并在瓶内装上自来水,拧紧瓶盖轻轻摇晃瓶身。只见瓶内立刻有气泡冒了出来,并伴随着阵阵热气。

    记者赶紧拧紧瓶盖,此时瓶内的物体迅速膨胀起来。大约4分钟左右,塑料瓶明显变得比先前更热,原先颗粒状的白色物体也开始化成粉末。*后,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塑料瓶底已经变得有些烫手,瓶内的水也变得十分浓稠,但并没有发生爆炸。

    专家解释>

    氧化钙遇水

    瞬间释放大量热量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实验中心黄老师解释,干燥剂经常用在食品或药品的防潮防霉方面。记者实验用的干燥剂是一种石灰干燥剂,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氧化钙在遇到水后会产生急剧的化学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如果装在塑料瓶内的石灰量比较大,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会使塑料瓶迅速膨胀,严重的会使塑料瓶爆裂。如果量比较少或是瓶盖没有密闭,石灰就可能把塑料瓶烫变形。而记者虽将瓶盖拧紧,但没有发生爆炸,是因为石灰量太少的缘故。

    黄老师说:“氧化钙遇水发生化学反应会形成氢氧化钙。*近那条微信我也看了,近年来这种伤害事件确实比较多。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要尽量避免儿童玩耍或误食这种干燥剂。”

    另外,记者从网上了解到,现在食品、药品中比较常用的是硅胶干燥剂,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一种高活性的吸附材料。硅胶干燥剂也是**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可直接与食品、药品接触使用的干燥剂。而石灰干燥剂要比硅胶干燥剂便宜很多,加工起来程序也比较少。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这种干燥剂,但这种干燥剂具有腐蚀性,误食后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记者 闻青 报道

    相关报道:5岁男孩将干燥剂放入水中引起爆炸 一只眼失明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