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企进军食品业料难趋势化
* 行业前景具吸引力,质量升级成投资新热
作者 尹嫄婷
路透北京6月6日电---旅居海外多年的江先生自四年前回北京定居後,除了鲜奶外,几乎没有购买过任何中国国产品牌的奶制品,连篇累牍揭露中国食品安全的报导令他对国产品牌退避三舍.
今年以来,食品问题在中国几乎月月发生.本月伊始,中国*大肉品加工商暨中国企业500强--双汇爆出"蛆虫门",或令其整体上市受阻;上月,上海来伊股份因食品质量问题被暂停登陆A股.
安全事件频发,像江先生这样对中国品牌丧失信心的
"国内食品饮料行业如果不能及时跟上,10年左右的时间,内资有可能在非传统优势领域丧失竞争力,外资则会****."东兴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刘家伟表示.
复星集团旗下复星创富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良森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中国食品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步提高,规模小、无品牌和造假,以及食品安全控制不好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就在近期国企中粮集团全线掌管民企蒙牛之际,雀巢等海外食品巨头亦展开了在中国的业务整合浪潮,收购辉瑞旗下奶粉品牌惠氏,令其跃身成为中国*大奶粉企业,目的旨在趁机抢滩中国市场.
虽然2009年中国商务部以不利市场竞争为由,禁止可口可乐收购中国汇源果汁暂时打压了外资在中国的迅猛扩张势头,但随着中国食品企业屡遭负面曝光,且海外经济深受欧债危机拖累陷入长期低迷,则促使外资再度将中国视为主力增长点,卯力投身新一轮市场角逐.
同时,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食品消费亟待升级和规范化,这也令行业投资前景被中国企业广泛看好,国有企业同样寄望於在该行业分得一杯羹,当下食品行业的整合浪潮中也闪现着国资的身影.
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从2002年至2012年5月的近十年中,中国食品业已公告的并购案例达1,029件,其中不乏国企华润创业旗下雪花啤酒收购浙江银燕,及北京控股旗下燕京啤酒收购金川啤酒等.今年稍早,国企武钢宣布将发展养猪业,此前中化集团开展了葡萄酒进口业务.
**国企进军食品业非趋势化**
伊利、光明、蒙牛等国有乳制品品牌已占据了超市里近八成的货架;而此前北京三元收购三鹿,再到中粮全面接管蒙牛,都不由令市场猜测:向民企开放*早的食品行业,是否将成为一个"国进民退"的领域?
接受路透采访的绝大多数业内人士和分析师对此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虽然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是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且国企可倚仗规模大及渠道广等优势提升质量管控,但相较民企和外企,国企在战略及营销推广上则略逊一筹,未来不可能主导食品业.
"从产业链角度看,上游会偏向青睐于国有资本,因食品安全等问题,需要政府背景的强势介入,如粮油;但下游则不然,更加竞争性的领域,将以民资及合资为主."一位国企背景的大型乳品公司人士称.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亦表示,食品行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国企介入食品业部分是因私有企业打造产业链缺少资金,但不会成为趋势,未来食品行业国有企业占比仍将维持较低水平.
事实上,在中国的食品饮料市场中,康师傅仍是市场占有率*高的茶饮及方便面企业,据AC尼尔森*新数据显示,其方便面销售额和茶饮料的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56.6%和47.2%.而食品大厂--统一中国的市占率亦超过10%.相比之下,华润怡宝和中粮悦活等"国家队"的市场份额则略显逊色.
苏格兰皇家银行食品行业分析师称,外资食品饮料企业在渠道和市场推广上非常有经验,国企则刚刚进入这个快速消费品行业,对市场推广和渠道发展不是特别强势,未来应将会遇到一定阻力.
分析人士还提到,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格局,还取决於决策层的态度,而食品安全问题或令国企投资热情降温.
"国企在食品行业中扮演的角色跟国家政策有很大关系,*核心的还是看'十八大'怎麽开,如果(政策)支持国企,那国企肯定会并购,所以还是要关注政策."民生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王永峰表示.中国十八大预计於今年底召开.
"出了这些事情後,国企对食品行业投资的热情会减低,除非有政府政策导向."英国私募股权(PE)投资公司3i集团董事总经理暨**合伙人苏骐说.
**质量升级成投资新热**
食品安全丑闻打击了中国消费者对行业及其
在苏骐看来,食品行业的趋势肯定会往规范化发展,未来将投资有质量升级需求的必需品,而奶制品、饮料等都将是资本市场关注的主要领域.
"越是不规范的行业,越是要看,"张良森指出,"中国食品行业刚好处於从不规范到规范的拐点.从消费者更加注重品牌来看,中国的食品消费已处於升级和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浙商创投董事长陈越孟称,"考虑到安全性问题,我们的投资将持谨慎态度,未来将更加关注高端消费品,如近期投资的山茶油等."浙商创投是中国婴儿奶粉生产商--贝因美的投资方之一.
市场咨询机构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食品业已披露的投资事件为53起,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36起,披露投资金额总额为10.12亿美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