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万润龙尚启庄杭州报道】据浙江省工商局、消保委等部门披露,进口红酒口岸均价仅为每瓶15元,但在国内零售市场上的均价却高达562元;拉菲的产地法国拉菲的年产量不过20余万瓶,但中国市场每年喝掉的"拉菲"却有200万瓶,绝大多数是假货。
根据近年来国内及浙江出现的消费投诉案件,浙江省消保委概括出进口红酒市场十大乱象。
乱象一:傍**
在进口红酒市场,"拉斐"和"卡斯特"是被傍得*多的品牌。仅"LAFITE",就发现有"大拉菲"、"拉菲正牌"、"拉菲副牌"、"拉菲传奇"等上百个品牌。"CASTEL"也一样。有经营者甚至别出心裁地将"LAFITE"、"CASTEL"直接拼凑成"卡斯特拉斐"虚假品牌。
巴黎一酒商表示,拉菲年产量*多是24万瓶。据浙江省工商局调查,拉菲每年在中国市场大约能分到5万瓶。但据业内人士估算,中国一年消耗拉菲数量高达200万瓶,差不多是拉菲10年的总产量。多出来的近二百万瓶"拉菲"几乎都是假货。
乱象二:"假洋鬼子"
有的葡萄酒号称产自国外,其实为国内一些小酒厂加工。有经营者还虚构品牌历史和品牌文化,"一夜"间将刚创立的商标包装成百年品牌。今年2月,浙江义乌市程盛副食品商行老板分别从河北昌黎、山东烟台购入了大量裸瓶葡萄酒,又在香港注册了"法国拉菲葡萄酒(香港)有限公司、法国皇家卡斯特庄园有限公司"等两家销售公司,然后再将自行印刷的这两家空壳公司的标签贴在裸瓶上,使国产酒摇身变成了高价**酒。
乱象三:国内灌装勾兑
进口、灌装酒大致分两种,一是葡萄原汁,一是进口葡萄浆。前者运到国内,厂家直接分装成成品。后者按口感加水和色素等调配勾兑。我国虽规定葡萄酒是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酒精度≥7.0%(Vol)的发酵酒,但未明确规定葡萄或葡萄汁用何种比例勾兑,这很难保证灌装酒***是葡萄汁或葡萄浆。浙江省工商局经检处处长潘炜介绍,检查人员专程赴河北昌黎调查,当地人称,裸瓶装的葡萄酒一滴葡萄汁都没有,全是化工原料勾兑的。
乱象四:国内灌装冒充"原瓶进口"
"原瓶进口"是指一瓶酒从葡萄种植、采摘、榨汁、发酵、窖藏、装瓶、酒标及内外包装全部在原产国完成。但有的葡萄酒标注国外原瓶进口,实际是原酒汁从国外进口,在国内灌装、分装,这些酒质量难以保证。
乱象五:保税区灌装的"进口原瓶"
国内不少保税区新建大大小小的葡萄酒"国际分装中心",保税区法律意义上属于"关外",在这些生产线上灌装葡萄酒仍可打"境外"擦边球。大桶进口原酒在这里小瓶分装,贴上"原瓶进口"标签,出了厂大门就算"出口"到中国。
乱象六:违法使用添加剂
通常原瓶进口红酒没有任何添加物。但国外大量低质酒进口后,都进行添加剂勾兑。除了兑水,还在原酒里添加二氧化硫防腐,还有进口红酒被检出含致癌物合成着色剂"苋菜红"。
乱象七:低档冒充高档
用尽量逼真的包装和相近口味低档酒冒充高档酒,经不良代理经销商大肆吹嘘,一些二三线品牌摇身一变成**品牌。市场上高价回收原装的拉菲酒瓶,一只空瓶的价格高达2000元。其回收的用途只有一个:以低价酒灌装造假。如今,这样的造假已形成从酒浆、酒瓶、标签、包装纸乃至包装盒到后期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乱象八:标签不符合要求
进口红酒无中文标签标识,或标识内容不符合规定,标签、说明书不符合《
乱象九:手续不全
未取得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卫生证书,或卫生证书所列酒类品名与实际销售商品信息不符,而擅自销售未经检疫的红酒。
乱象十:虚假代理
冒用知名红酒商标(品牌),以专卖、专营或总代理、总经销等形式,使消费者误以为是该商标(品牌)经营者以及"专卖(专营)店"销售假冒伪劣酒,欺诈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