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乳品新国标引争议是社会不信任情绪的体现

百检网 2021-11-15

    业内人士认为:新国标引争议是社会不信任情绪的体现

    据新华社电  近来,有关我国乳业新标准制定过程“内幕”的披露引起了*大关注:2010年开始实施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即新国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标准初稿由蒙牛、伊利等几个大企业起草;二是新国标中两项关键性标准(即每毫升鲜乳含有的菌落不超过50万个、每百克鲜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克)“被神秘翻盘”;三是具体的起草单位和个人没有公开,制定过程不透明。

    在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的社会背景下,新国标“倒退25年”的说法沸沸扬扬,然而在一些行业专家看来,标准是否倒退还需看具体情况。

    从*受关注的两个指标之一——生鲜乳菌落数看,标准是“明降暗升”。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陈三有说,农业部门1986年制定的《生鲜乳收购标准》(GB/T6914-86)将每毫升生乳中所含菌落总数分为50万、100万、200万、400万四个等级,*低标准是400万。而新国标取消了分级,将菌落数标准调整为200万。“以前是每毫升菌落数高于400万个不收,现在是高于200万不收,新国标的标准是提高了。”陈三有说。

    陈三有表示,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尚未建立,奶质好坏全由“企业说了算”,分级的做法“存在操作困难,甚至可能沦为企业侵占奶农利益的工具”。他说:“取消了分级,更具操作性”。卫生部曾作出解释,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造成生鲜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新标准能够保护大量中小规模奶农的利益。

    而另一个指标蛋白质含量,新国标将每100克生鲜乳中含有的蛋白质从2.95克调整为2.8克,标准的确是下降了。卫生部解释,该标准*主要的考虑在于:一是我国目前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因此生乳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低。二是我国绝大部分奶牛在5到9月份进入泌乳高峰期,天气炎热,奶牛饮水多,生乳蛋白质含量低。

    业内人士认为,乳品新国标如此频频引发大规模争议,深层次里是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背景下,社会不信任情绪的体现。乳品新国标要想彻底平息纷争,仍需迈过信任关。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