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
"杨梅长虫"微博引2万人转发
"杨梅长虫"微博出现后,**多时间里,有2万网友转发了这条微博,数千网友评论。"想到我曾经可能把这虫吃进了肚子里,就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网友"芮屿Yuki"在微博上说自己亲眼目睹拿盐水泡出虫子来,"杨梅里确实有虫!我当时就震惊了,恶心!我*怕虫子了,以前都不晓得。我再也不吃杨梅了!"
有网友把杨梅"肉肉的"、"有嚼劲"等口感也全部怪罪到虫子身上,担心自己"已经一肚子的虫了".
"每个杨梅都有虫,拿盐水泡上半个小时就可以看到它们娇嫩的身体。这类蠕虫富含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所以有些喜欢吃杨梅的小盆友很胖。"
*近正是杨梅上市的季节,网络上一条关于 "吃杨梅=吃小虫"的微博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在微博的配图上,一只白色蠕动的虫子正从暗红色的杨梅肉里钻出,这一场景令许多网友直呼"恶心",并表示以后再也不吃杨梅了。
天府早报记者昨日走访了市区几家水果店,来选购杨梅的市民则多数不知道杨梅里面还可能藏着小虫。杨梅中到底有没有虫子?看来只有现场试验才能得出答案。
三次试验
分三组浸泡杨梅
为了印证微博内容是否属实,天府早报记者从成都市区不同地点选购了两批杨梅进行试验。
每批杨梅都重约半斤,12个左右。一批购于水果专卖店;一批从街上流动摊贩那购买。挑选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杨梅上有白色小虫。
试验里,将杨梅两颗分成一份。
一份泡在清水里,一份泡在盐水里,另一份则泡在白酒里。
白酒
10分钟以后,泡在白酒里的杨梅马上就有三四条活的小虫子浮出来,呈乳白、微黄色,身体柔软,不停扭动。如果不用肉眼仔细观察,很难辨别。小虫爬出10分钟后,因为受到酒精的刺激,就沉入水底,不再动弹。
盐水
半个小时后,能在盐水杯子里看见几条白色的漂浮物,都只有两三毫米长,在水里一扭一扭地游。而在另外一颗大杨梅上面,看见一个白色的小点,用肉眼还很难分辨出是否是虫子。
清水
泡在清水里的杨梅,则没有出现一条虫子。
试验结果证明
盐水泡杨梅去虫的效果*好,能去除杂质,又能保持杨梅的新鲜;用白酒浸泡,虽然虫子钻出的速度加快,但会破坏杨梅的味道;白水浸泡则毫无效果。
两个解释
这是果蝇幼虫
华西昆虫博物馆馆长
含有抗菌肽**无害
"杨梅泡出的小虫就叫果蝇幼虫,是杨梅中*常见的。"华西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解释,果蝇平时以蜂蜜、果实等为食。在繁殖季节,它会被杨梅散发的气味吸引,在杨梅表面上产卵,它的卵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果肉,以果肉为食。"杨梅虫只是看着有点恶心,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果蝇幼虫经证实还含有一种抗菌肽。"赵力介绍,已经有人研究从苍蝇身上提取抗菌肽作为保健品,但还处于科研阶段。"每条虫子里含有的抗菌肽很微量,还起不到杀菌作用。"
科学松鼠会
6、7月*常见
科学松鼠会成员、动物科普专栏作家瘦驼说,杨梅果蝇是杨梅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微博配图上的虫子是杨梅果蝇的幼虫。日常见到不新鲜的水果表面会有很小的黑色虫子飞来飞去,就是果蝇。
他介绍,杨梅果蝇在每年的6、7月*为常见,确切地说,分别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集中出现一次。如果虫害严重,会影响收成和果实的卖相。为了防治,果农可能会适当使用农药,但无法根除。
[链接]
新闻多次报道"杨梅长虫"年年炒
过去几年,关于"杨梅长虫"的新闻多次见诸报端。专家也多次解释过这种虫子对人体无害,市民可以放心食用杨梅。
随着*近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凸现,民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敏感,类似"杨梅长虫"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得也特别快。
记者手记>>>
别让杨梅因虫受伤
近年来,因虫受伤的水果中,柑橘是一个典型代表。2008年,手机短信流传四川某地爆发柑橘大食蝇疫情,剥开柑橘皮后能发现蛆样肉虫,引发消费恐慌。不仅四川的柑橘严重滞销,恐慌情绪还蔓延到全国多个地区。随后,政府紧急辟谣,专家也多次解释这种虫子对人体无害,而且有虫害的柑橘仅占*小分量,已被处理,不会流向市场,但滞销局面给各地橘农带来的损失已无法弥补。
如今,杨梅也有虫,而且还很"常见",这样的消息公布之后,会不会引发像2008年柑橘一样的恐慌?造成果农的损失?
但是,如果不去求证,不发布真相,又等于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等到流言四起,再去被动辟谣,会否引发更严重的恐慌和更多的不信任?
这样的信息,公众到底需不需要?是否每一个真相,都有必要公之于众?
我们的选择是:尽可能去证实,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真相,让公众自己去判断。我们也呼吁,在食品安全的恐慌面前,相关部门能及时鉴证,公开信息,普及科学知识。
天府早报记者吕澜希杨华丽摄影方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