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树铎
新的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粮油业内人士均认为,目前进口大豆到港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大豆收储价格3800元/吨,因此,国储收购价格支撑国产大豆价格的效应将会失去,只对国产大豆价格有一定参照和指引作用。
市场关心大豆价格的走势,是由于
警惕食用油价格反季节上涨
吉林省德惠市万和油脂厂销售经理陈忠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在大豆的收获季节,食用油价格却“反季节”上涨,这无疑*其反常。他分析认为,虽然物价上涨导致了食用油生产和流通成本增加,但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通胀应该是食用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在食用油涨价的同时,作为原材料的大豆却传来增产的“喜讯”,占全国产量接近一半的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就比去年增长了一成以上。王小语认为,如果油价再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会带动其他产品价格的波动,造成农产品价格结构性上涨。他说:“对于油价的反季节上涨,需要非常警觉。”
食用油价格上涨已经引起了决策层的关注。一周前,为平抑食用油价格上涨,国家粮油交易中心抛售3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食用油。日前,中国已经同阿根廷达成协议,从今年12月到明年1月,除此前已申请的7万吨豆油外,中国预计还将从阿根廷进口豆油20万吨,此前,中国曾一度限制阿根廷大豆油进口。
大豆进口价格持续攀升被认为是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大推手。今年以来,我国进口大豆均价一直呈现连续上涨的趋势。华润期货分析师赵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大豆的供应主要来自国外,国产大豆小幅增产对原材料供应影响不大,受国际市场影响,后期大豆价格可能还要持续走高。
事实上,国家对食用油价格的干预政策并没有抵住涨价潮。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家采取办法平抑油价,象征意义多过实际效应,表面看来,是因为进口大豆价格上涨,但问题的实质不过是老话题:国产大豆定价权的丧失。
由于我国食用油市场对外依赖度比较高,国际市场的波动很快会传到国内,而中国控制不了国际市场,现在国内的油价是大豆减产涨,增产也涨,让人捉摸不透。在王小语看来,作为大豆*大的消费国,中国在大豆和食用油市场没有话语权才是*根本的因素。
关键是整合产业链
中国大豆网总经理刘兆福已经跟踪大豆产业十多年,按他的估计,今年黑龙江大豆产量将会超过900万吨,而全国的大豆产量也不过1500万吨。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外省将前往黑龙江抢购大豆,外资也将加入抢购战,加上国家储备一部分,黑龙江本土企业将面临无豆可购的局面。
黑龙江祥源油脂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孙加锁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印证了这一说法,去年这时候,祥源已经购进了将近4万吨大豆,而今年,刚刚采购了1万多吨,主要是市场上没有货源,加工企业即使想抓住机会开足马力生产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事实上,黑龙江大豆上市已一月有余。据介绍,虽然市场收购价格呈小幅上涨态势,但市场交易却比较清淡,和去年相比,今年豆农惜售心理更加严重,赌涨预期越来越浓。今年国家制定的3800元/吨的托市价格,将为大豆的市场价格奠定底部区间,也直接为各个油厂和中小粮贩框定了*低收购价位。业内人士预测,在社会力量和政策收储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市场很有可能出现抢购风波,如果豆农继续看高价格,不愿出售,11月份的传统售豆高峰将会向后推延,并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收购价格将会进一步抬高。
据华润期货分析师赵勇介绍,到目前为止,2010年进口大豆就已经超过了5000万吨,相比较国产大豆不足30%的供应量,无论从量还是质上,国产大豆都几乎没有与进口大豆的抗衡能力。
关键是,目前,跨国公司不但控制了我国大豆的实际加工能力,而且渗入到种植、贸易、流通等各个领域。**值得庆幸的是,靠着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限制,国产大豆还拥有国内豆制品加工行业,而在大豆油加工领域,已将80%的市场份额让位于进口大豆。
刘兆福认为,深层次原因还在于我国农业的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体系不健全,农民种植大豆时,播种和销售完全是割裂的,大豆产业体系不适应高度市场化的操作。
王小语表示,相对于国储、豆农、豆企的单兵作战,外资已经掌握了整个市场体系,虽然目前看市场形势不错,但是大豆的问题不在于市场而在于大豆产业本身。目前的大豆加工企业都很脆弱,市场秩序也存在问题,打造良性的市场体系,整合产业链,解决大豆产业深层次的问题才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