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逻辑上讲,三聚氰胺会以隐蔽的形式在全国向任何地方渗透和扩散,因为哪儿都是市场。然而,在打击的高压态势下,这一点还是毫无疑问的:相比于城市,在农村地区或城市郊区,三聚氰胺更没有被发现的风险。
其一就是漏洞百出的
事实上,相比于城市市区,农村地区和城市效区对于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之类的“商品”的防范体系非常脆弱。这倒并不在于农民比市民更缺乏辨别商品有无毒害的知识(大家实际上都差不多,都无法辨别),而是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农民无法选择在心理上对他们来说更有质量和安全保证的商品(比如进口奶粉)。农村地区和城市郊区差不多是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和有毒商品的倾销地。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下,三聚氰胺更偏爱农村和城市郊区,实属必然。
这是农村地区和城市郊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曲挽歌。它承担了从城市转移而来的“消费风险”。而对此,当地的监管部门似乎并不感到吃惊。
媒体注意到:就从化面包坊的三聚氰胺事件,广州市卫生局法监处一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卫生厅已将卫生部的通报转发给广州市工商、市质监、市卫生局等部门。至于是哪个单位去查处,这位负责人说他也不清楚,他分析或者是工商部门或者是质监部门。但工商部门认为,他们主要监管流通领域,不可能去工厂检查,因为“生产领域主要由质监部门和食品安全办”。而卫生监督所则说他们的监管范围是广州市的餐饮单位,面包坊不归他们管。
从三聚氰胺到广东的“路线图”看,可谓一环扣一环,紧密而悄然无声地渗入市场。然而,与之相比,负有监管职责的政府各部门却奉行条块管理,相互扯皮,有利益就上,没利益就推卸责任,实在让人震惊。三聚氰胺都已经出现了还如此迟钝,更别说主动去防御和发现三聚氰胺。
这样的监管体系与其说是在负起监管责任,不如说只是给政府各部门划定“利益范围”,并给“毒奶粉”等留足空间。仅仅要这些部门承担起责任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对改善和重构这样的监管体系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