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国内
11月份,受外围因素影响,国内外大豆期价持续大幅上涨,通胀预期促使市场购销心理发生积*变化,油粕价格的上涨也促使进口大豆压榨利润继续上升,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上涨并站稳高位;此外2009年临时存储大豆政策出台,国产大豆收购价稳中有升。11月三等大豆全国平均价为3,700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1.82%。
一、市场通胀预期是CBOT期价走势向上的主要因素
11月上旬,因美国大豆集中收获上市,CBOT大豆主力合约在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面压力下出现短期回调,不过,随着金融危机*坏时期已过,世界主要经济数据开始好转,市场因全球主要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好转而增发货币所引发的通胀预期愈发强烈,资金看好包括大豆在内的油脂油料市场,买盘量持续增加,推动CBOT大豆背离基本面在11月中旬、下旬持续震荡向上。11月的CBOT大豆期货价格走势,继续体现了2009年以来外围因素作用强于基本面因素这一特点。后期,资金的流入仍将是推动国际大豆期现货价格向上的主要因素,CBOT大豆主力合约有望冲击6月份的年内高点,不过,由于2009/10年度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将大幅增加,随着南美大豆播种面积明朗,大豆丰产压力将释放将是获利资金离场的一个好机会,届时市场是创年内新高,还是延续2009年市场CBOT大豆主力合约箱体运动的走势,还有待于进入一步观察。
二、2009年继续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并对政策有所完善
11月26日,倍受市场注目的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出台,国家继续在东北地区实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收购价为1.87元/斤(国标三等大豆,收购期限为2009年-2010年4月30日。同时,为了避免再次发生2008年东北大豆收购市场出现的情况,避免中储在收购市场一家独大,引导东北大豆压榨企业入市收购,2009年国家对东北当地部分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统计规范、按照国家规定的临时收储价格积*入市的大豆压榨企业,给予一次性费用补贴0.08元/斤,补贴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2010年4月30日。
此次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正如笔者在2009年9月中旬所发表的《中国政策将成为影响国际豆价的重要因素》一文在所预估,参照菜籽市场收购政策对2008年的大豆收购政策进行了修订,对企业进行补贴,在保护种植者利益的同时兼顾了压榨企业的利益。虽然出台的收购价格基本与当前市场收购价持持平,但由于对收购企业进行收购补贴,企业实际的收购成本要低于当前的市场价,加之在当前油粕价格下,压榨企业压榨利润较为丰厚,因此,新政策会提高企业收购积*性,拉动国产大豆收购价格向上,但向上空间有限。
三、畜禽存栏量呈现增长态势支持豆粕价年内高位
11月,虽然市场出现畏高情绪,随着豆粕价格上涨贸易商及饲料企业订购豆粕积*性降低,促使豆粕价格出现短期回调,但国内豆粕价格继续在年内高位运行,整体价格震荡向上,到月底时,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报价集中于3,680-3,750元/吨。
此次豆粕价格高位继续向上,并不是因需求拉动,而是成本支持和期市带动,贸易商和饲料养殖企业采购观望心理普遍较强,购销市场清淡,但部分企业因中旬大雪,交通不便,饲料企业库存没能入时补充而下降,被迫高价补库。后期因进口大豆到港量增加,油厂开工率提高,豆粕供应压力增强,存在短期小幅调可能,但仍预计年内国内豆粕价格将在高位运行,主要是国内畜禽存栏量呈增长态势,且能繁母猪量增长较快,占生猪存栏总量比重上升,加之临近双节前出栏高峰期,饲料需求呈增加态势,需求和成本的共同支撑将使国内豆粕价格下调空间有限,更多时间是在年内高位运行。
四、进口大豆压榨利润继续上升港口分销价居高不下
11月,随着豆油及豆粕价格进一步上涨,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沿海油厂初榨环节加工收益继续上升。11月下旬到港的进口大豆成本3,700元/吨,按当前豆油、豆粕价格计算,沿海地区油厂初榨环节平均加工收益接近500元/吨,比月初上升200-300元/吨,达到过去5个月以来的高点。因此,虽然进口大豆到港成本较前期有所下降,但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出现短期回调,但多数时间一直居高不下,集中于3,950-4,000元/吨。监测数据显示,11月下旬至12月月初到港口的大豆成本会继续下降,但下降趋势放缓,部分地区到港的大豆成本甚至会略有回升,油厂加工收益大幅上升的状况可能会受到抑制,但仍将保持盈利状态,有利于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的居高不下。国产大豆方面,虽然黑龙江大豆收购价格、豆油及豆粕价格均出现上涨,但豆油及豆粕涨幅较大,油厂加工收益也继续上升,初榨环节收益在300元/吨以上,如加上国农160元/吨的补贴,油厂初榨环节利润将更高,这将调动油厂的收购积*性。
五、11月大豆进口量环比出现回升到港成本有所下降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0月中国进口大豆251.9万吨,较9月减少23.4万吨,连续第4个月出现下降;2009年1-10月份中国进口大豆3,488万吨,较2008年同期进口量3,082万吨增加406万吨和13.2%。根据中国厂商采购和装运进口大豆进度推算,11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将会回升,目前预计11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在300万吨左右,12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将超过400万吨,后期国内大豆供应充足。10月份中国进口大豆平均到港价格为482.7 美元/吨,折合完税成本3,930元/吨左右,较9月份大豆到港价格降低8.4美元/吨,主要原因是美国大豆上市,现货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改善,基差较前期高点回落,预计11 月份进口大豆平均到港价格将会继续下降。
综上所述,外围因素推动下,预计市场仍将延续一定时间和供需基本面相背离的走势,期盘价格的向上,促使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在12月份回升,因此,12月份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仍在年内高位运行,但不排除随外盘回调的可能,主要因为12月份是外盘期价走势的关键期,是突破年内高点继续向上,还是资金获利平仓大盘回落维持箱体运行,市场方向不明;12月份,国产大豆在政策的支持下,油厂收购态度趋于积*,贸易商收购态度较为保守,国产大豆收购价有小幅向上空间,但仍以稳为主。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成交价格情况表 (单位:元/吨)(数据来源:中华面粉网
品种 | 等级 | 11月平均价格 | 上月平均价格 | 上年同期价格 | 11月比上月价±% | 11月比±%上年同期价 |
大豆 | 三 | 3700.00 | 3634.21 | 3711.79 | 1.82% | -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