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划/惠吉华 潘凤亮
红牛“添加门”
缘起可卡因
“困了累了喝红牛”。
*近,却该轮到“红牛”自己“累了”。
一段时间以来,国外产的“红牛”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检出“可卡因”,被勒令下架停销,国内舆论顿时风生水起。
据德新社5月23日报道,德国食品安全部门负责人屈恩勒称,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官方的健康研究所在对“红牛”可乐化验后证实这种饮料含微量古柯碱(即可卡因)。此后,德国各州的食品健康研究所也均证实了这一检验结果。
中国台湾地区有关部门5月28日抽验从奥地利进口的“红牛”,发现该饮料每升含有0.03微克可卡因。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6月1日表示,早前送交政府化验所化验的“红牛可乐”、“红牛无糖配方”、“红牛能量饮料”,发现微量可卡因,每公升含量0.1~0.3微克。
6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对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牛公司”)在北京、湖北和海南3家生产企业使用的进口原料进行了可卡因专项检测,均未检出可卡因。
同时,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统一部署,对海南红牛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5个批次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进行了检测,均未检出可卡因。
与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反应相对比,国产“红牛”方除了引用国家质检总局的通报外,几乎未做任何回应。记者联系“红牛”采访时,红牛公司总机工作人员拒绝了记者采访的要求,同时拒绝提供任何联系方式。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红牛公司法务部一位吕姓先生,吕先生以非本职工作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尽管“可卡因”阴影因国家质检总局通报逐渐烟消云散,但是,国产“红牛”的配料仍旧难以打消集结在公众心头的疑虑。国产“红牛”产品使用的部分配料则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所在。
“渴了累了,青少年少喝‘红牛’和可乐!”
在中国大陆,记者调查得知,市面上销售的国产“红牛”主要有标称“维生素功能饮料”(以下简称“金罐”)和“维生素功能饮料(牛磺酸强化型)”(以下简称“蓝罐”)两种。
*近,喜爱户外登山、滑雪等项目的绿野驴友“玲珑”惊喜地发现,在绿野info户外网站参加登山活动,就能免费得到一罐零售价5.5元的金罐装“红牛”。
自2008年以来,每周参与获得绿野info认证为“牛线”活动的驴友均能免费得到一罐金罐装“红牛”。据绿野info网站介绍,这是由绿野发起,红牛公司全程赞助的“红遍绿野、牛气冲天”大型免费赠饮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活动吸引了北京及周边地区众多驴友参加。
“免费固然不错,不过含有咖啡因我就不喜欢了,”“玲珑”说,“咖啡因喝多了不好。”
金罐每罐(250ml)咖啡因标注含量为50mg。蓝罐每罐(250ml)咖啡因标注含量为不少于32.5mg。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学科带头人兼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主任何日辉近日在博客中大声疾呼:“渴了累了,青少年少喝‘红牛’和可乐!”
何日辉介绍说:“我们曾收治过5例可乐成瘾和2例‘红牛’成瘾的案例,严重者甚至出现精神障碍,包括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症状。而且大量服用咖啡因还会减少钙的吸收,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此外,人体服用大量咖啡因还可以提高性冲动,我们收治的性爱成瘾者阿东在18岁左右的时候就曾经近两年每天服用‘红牛’10瓶左右,是阿东性冲动非常强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何日辉指出,“红牛”含有的咖啡因含量太高,但是并没有在包装上明确声明,长期大剂量饮用可能导致成瘾。可乐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青少年经常大剂量饮用可乐,但是可乐的包装上并没有针对长期大剂量饮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做声明,或者提醒青少年不宜长期大量饮用可乐。当然,成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每日大剂量(200mg以上)服用咖啡因(“红牛”金罐为4罐,可乐为2升,这是对于成人而言;对于青少年而言,耐受的量更低)可引起急躁、紧张、震颤、失眠和头痛等症状,长期服用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以及成瘾。
何日辉强烈呼吁,含有咖啡因的“红牛”和可乐,应在包装上贴上大量饮用可能导致成瘾的提醒,以及青少年不宜大量饮用的提示。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008年8月16日报道,澳大利亚医药研究员发现,人们只要喝一罐“红牛”,就会增加患上心脏疾病或中风的几率,年轻人也不例外。澳大利亚皇家阿德雷德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的威洛比指出,“红牛”饮料促使人的血液变得黏稠,那是心脏疾病及中风的前兆。研究小组找来30名成人喝下一罐250毫升的无糖“红牛”,并测试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在饮用前后一个小时是否不同。结果发现,正常人饮用“红牛”后将产生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症状。澳大利亚“红牛”一罐含有80毫克咖啡因,约同等于一杯普通咖啡。此后,澳大利亚“红牛”公司同意在饮料包装上加印关于饮料高咖啡因含量的警告、建议适度饮用并“不建议孕妇和儿童饮用”等字样。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安全中心风险评估组此前发布简讯指出,能量饮品不可过量饮用,例如“红牛”,每天的饮用上限为两罐。同时,还建议能量饮品应附有标签,声明产品不适宜儿童、孕妇及对咖啡因敏感的人饮用。
食品法典委员会目前并未就能量饮品订定有关标准,中国亦没有订立能量饮品标准的具体法律法规,但澳大利亚规定经配方的含咖啡因饮品(能量饮品)的咖啡因含量不得少于每升145毫克,也不得多于每升320毫克。
蓝罐牛磺酸含量咋就这么高?
通过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记者得知,“红牛”为保健食品,金罐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1997)第327号,保健功能为抗疲劳,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含量为每罐(250ml)含牛磺酸125mg、咖啡因50mg、肌醇50mg、赖氨酸50mg、维生素PP 10mg、维生素B6 1mg、维生素B12 3μg,主要原料包括牛磺酸、赖氨酸、肌醇、咖啡因、维生素PP、维生素B6、维生素B12、柠檬酸、白砂糖、水,适宜人群为易疲劳者,不适宜人群为少年儿童,食用方法及食用量为每日两罐,直接饮用。保质期为18个月。金罐自身标注的信息和上述信息相符合。
另外,记者从2001年12月获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目录上得知,蓝罐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2001)第0406号,保健功能为抗疲劳,批准日期为2001年12月10日。其他信息如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含量、主要原料等内容在该目录中未作说明。而蓝罐自身标注每100ml功效成分含量(≥)为牛磺酸370mg、肌醇17mg、赖氨酸 16mg、咖啡因13mg、烟酰胺3.5mg、维生素B6 0.37mg、维生素B12 0.94μg,配料为水、白砂糖、柠檬酸、牛磺酸、柠檬酸钠、香精、肌醇、赖氨酸、咖啡因、苯甲酸钠、烟酰胺、柠檬黄、维生素B6、胭脂红、维生素B12。适宜人群为易疲劳者,不适宜人群为少年儿童,食用方法及食用量为直接饮用,每日一罐。保质期为18个月。
对比后记者发现,蓝罐每罐(250ml)牛磺酸含量高达0.925g,为金罐每罐含量的7.4倍。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 14880)规定,每千克饮液、乳饮料牛磺酸*大使用量为0.1~0.5g;每千克果汁(果味)型饮料牛磺酸*大使用量为0.4~0.6g。
据中经网(www.cei.gov.cn)2008年7月17日报道,由于法国卫生官员对“红牛”饮料中的牛磺酸的“未知后果”感到担忧,能量饮料“红牛”在法国被禁售了12年。12年来,法国市场上出售的“红牛”均为不含牛磺酸的改良版产品。牛磺酸在全球数个国家列为被禁化合物。
法国食品安全部称,安全部门依然对“红牛”的安全性保持怀疑,称其含有过高含量的咖啡因和牛磺酸,可能造成“神经机能问题”。
不过,法国食品安全部在其网站上称,由于欧盟监管机构称除非有切实证据证明存在健康威胁,法国政府因此不得不将“红牛”合法化。原配方版功能饮料“红牛”在法国遭禁12年后重新上市销售。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安全中心风险评估组发布风险简讯时解释说,能量饮品内的其他成分,如牛磺酸和葡萄糖醛酸内酯,亦存在于天然食物,或在我们体内制造。除咖啡因可能导致儿童或对咖啡因敏感的人紧张或焦虑等不良影响外,没有证据显示能量饮品所含的其他物质会对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然而,欧盟食物科学委员会认为,能量饮品对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可能与能量饮品的成分、酒精和运动的相互作用有关。能量饮品的成分、酒精和运动的相互作用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减低消费者的酒精中毒意识)、肾脏(短期内加速体内的水分和钠流失)和心血管系统(短期内改变了心率和血压)中出现。这些影响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风险。
中国《
目前饮料消费旺季已来临,如何化解“添加门”事件,是摆在中国“红牛”当下的一道“坎”。产品在终端“下架”,说明没有销路,但如果品牌在公众心目中“下架”,则什么都没有了。况且,“添加门”事件影响的也**不只是当事企业,而是整个食品业的声誉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文/摄影 本刊记者 惠吉华)
市场“众生相”
功能饮品火爆
在北京的户外圈子里面,驴友“冰水”小有名气,他经常和驴友们切磋户外装备经验,对于户外喝什么,怎么喝也是颇有研究:“红牛里面的牛磺酸和咖啡因都具有比较强的刺激性,不适合老年人群和青少年人群,不适合体质较弱或心血管病人群,也不太适合运动人群;碳酸饮料基本不含有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于缓解运动疲劳,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不过口感还不错;康比特专业性非常强,非常适合缓解运动疲劳……”
“冰水”玩户外多年,因而熟知“功能饮品”详情。但是普通消费者却不像“冰水”一样如此钻研,知晓内情了。
记者日前在家乐福、乐天玛特、京客隆和物美等超市随机采访了数名消费者,当记者问及知道“功能饮品 ”吗?大部分人回答不上来,有的反问记者:是营养快线吗?当记者以功能饮品具体品牌采访消费者时,有的回答说:不就是脉动吗?有的则说:红牛啊,口味不怎么好啊。有些经常熬夜加班的IT上班族则对记者说:喝了红牛,也没怎么见效果啊。
记者发现,超市饮料种类比较多。细分起来,大致有九类:碳酸类(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乳酸饮料(蒙牛、伊利、光明、三元),茶饮料(康师傅、统一),果蔬汁饮料(美汁源、汇源、康师傅、统一、华邦、农夫果园),含乳饮料(营养快线、小洋人妙恋),植物蛋白饮料(银鹭、露露),八宝粥系列(银鹭、娃哈哈),凉茶饮料(罐装王老吉、纸装王老吉),功能性饮料(力保健、皇家动力、宝矿力水特、红牛、脉动、尖叫、日加满)。
在各大超市,饮料和矿泉水等都摆放在同一个货架上。力保健、日加满和红牛等3种保健食品,也都在同一个货架上。
超市饮料区的理货员对记者说:“夏天到了,好多人买呢。”
标示“不标准”
在超市调查时,记者对相关产品进行了详细查看。
记者发现,大部分饮料根据自身产品定位的不同,做了相应的标示。然而,某些产品甚至是知名企业的产品,标示却显得有点“不标准”。
有些产品标签上标注的生产标准并非自身宣称名称的国家标准(详见表1)。“尖叫”一款宣称“运动饮料”的产品,标注的标准号是Q/NJC005,并非运动饮料国家标准(GB 15266)。而佳得乐宣称“运动饮料”,目前售卖的4种产品的生产标准均标注为运动饮料国家标准,宣称名称和产品使用的生产标准是一致的。
有些产品标签上标注的微量元素含量的高低值范围相差较大。如“尖叫”一款宣称“纤维饮料”的产品,标注每100ml产品含有膳食纤维(特征指标)100~1000毫克,高低值相差10倍;“尖叫”另一款宣称为“运动饮料”的产品,标注每100ml产品含有多肽(特征指标)10~100毫克,高低值亦相差10倍。
有些产品,尤其是保健食品,标签上标注的个别成分含量超出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范围值数倍(详见表2)。
记者发现,红牛蓝罐每罐(250ml)牛磺酸含量高达0.925g,力保健每瓶(100ml)牛磺酸含量更是高达1g。而《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 14880)规定,每千克饮液、乳饮料牛磺酸*大使用量为0.1~0.5g;每千克果汁(果味)型饮料牛磺酸*大使用量为0.4~0.6g。《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 16740)指出: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添加量,应符合GB 2760和GB 14880的规定。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六条则规定: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市场亟待规范
饮料市场历经多年的风风雨雨,目前各路诸侯已雄霸一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碳酸饮料界的两大巨头;后三聚氰胺时代的乳酸饮料尽管饱受创伤,但是蒙牛和伊利依然**;茶饮料康师傅和统一双雄争霸;果汁饮料汇源**逐步演变为美汁源奋起直追;而王老吉创造了凉茶饮料单个品项的销售奇迹。
与以上各类饮料江山已定不同的是,功能饮品是近些年尤其是自去年奥运会之后特别受追捧的,这几年户外登山、骑行、滑雪等升温也是功能饮品火爆的幕后推手。市场亦由红牛一路**逐步演变为群雄并起,农夫山泉、达利园、乐百氏等企业纷纷投资生产各类型的功能饮品——维生素饮料、植物饮料、纤维饮料、运动饮料……反正是消费者瞅“傻了眼”,相关监管部门看“花了眼”——除了运动饮料制定了国家标准之外,其他特殊用途的功能饮品执行的大都是企业标准,市场该如何规范、监管?
自6月1日起《食品安全法》实施到目前,时间刚刚过去了1个月。面对《食品安全法》的拷问和公众利益的问责,生产企业是不是该换一种思维方式,更多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呢?监管部门是不是也该放低一下“衙门口朝南开”的姿态,更多的站在公众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呢?
功能饮品方兴未艾、鏖战正酣,谁将*终成为市场的霸主呢?现在谁也说不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得人心者得天下,惟有以消费者为中心,重视产品质量管理,才能在市场激战中胜出。
而目前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不再水涨船高,决胜点返回到了原点。这就意味着功能饮品相关企业一定要开发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群,并从生产、技术及质量管理着手,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产品质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原点精耕细作,从而满足或更进一步**消费者需求。盲目的追求新花样,猎奇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在当下不一定能够赢得市场。(本刊记者/惠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