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
据了解,原来的产品**制度本是质检部门因某企业既往产品“质量长期稳定”而对其产品给予的肯定和信任,是节约成本、提升企业品牌的一项举措。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故频现“**”企业身上的时候,**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监管出现真空,“**”变成了“免监”。
新法废除了食品**制度,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食品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
“免费抽检”条款旨在不增加企业成本,然而对于原**企业而言,考虑到日常检验和“时间成本”,“免费抽检”并不等于零成本。
多家原“国家**”食品生产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新法规定了对抽检样品应当购买,但是为了保证抽检合格,食品企业就必须把产品检验日常化。这就意味着企业不仅失去的是“****”,还会每年赔上一大笔的检验费用。或许一些小的企业很难承受。
北京一家食品企业技术开发部负责人则直言,这对企业“影响太大了”。据他透露,企业每次抽检的平均费用在3000元—6000元之间,日常抽检的频率为每两个月或一季度一次,耗时两周至一个月,抽检的同批次产品在
抽检效率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销售,而考虑到监管部门的成本压力和操作难度等现实问题,很多业内人士对“免费抽检”制度能否得到落实感到忧虑。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各类易腐食品总产量近7亿吨。目前,我国现有食品企业大约50万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并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年产水产品4400万吨,并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年产乳品800万吨,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年产速冻食品超过850万吨。《
“按照目前的情况,大多数政府部门的人力、技术、财力等资源都还没有达到那样的能力,恐怕很难负担得起这么庞大费用。”一位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无担忧地说。与此同时,一些地市级以下地区,监管部门的检测设备、技术、人员存在缺陷,这也加深了人们对免费抽检制度执行效果和执行效率的疑虑。
对此,有人建议推广市场化经营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实现监管与监测相分离。但据了解,第三方检测费用较高,均价在2000元/次。目前,仅有部分大型食品企业和大型连锁超市承担得起该笔费用。据悉,家乐福(中国每年就投入2000万元用于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
监管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也引发消费者的担忧,面临可能激增的日常监测成本,企业会不会通过偷工减料或涨价行为,*终让消费者埋单?
相关专家表示,质量安全检查检验成为一种常态工作令人欣喜,但上述一系列问题考验着立法机关的立法智慧,也不断考验着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法水平。在“后**时代”,如何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完善监管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应合理控制成本,适当降低检测频率的同时,加强对违规生产企业的源头管理,尤其是要加大处罚力度:或者一次违规,终生难偿;或者一次违规,终生出局,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健全对检测机构的问责机制也很重要,要让食品检测领域的弄虚作假行为成为谁也不敢触及的高压线,强化监管机制,以杜绝由于执法监管不到位而出现的不法行为,让老百姓真正“买得放心,吃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