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有关部门要求,
□ 本报记者 罗 兵 实习生 杨一鸣
近日,山东有关部门针对集中式消毒餐具作出规定,要求集中式消毒餐具在外包装上必须印制企业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并希望消费者主动拒绝外包装上“三无”的消毒餐具。
夹缝长出大产业
“现在很多餐厅都用这种成套的消毒碗筷。它给我们节省了不少的成本。”某餐馆老板指着桌上的一套消毒餐具说。“一套消毒碗筷里面有6件餐具,分别是骨碟、碗、水杯、酒杯、汤勺、筷子,用起来方便而且卫生,顾客都很喜欢。”他告诉记者,以前餐馆里有专门的洗碗工,餐馆还需要不停地购置新餐具。使用消毒餐具后,不仅解决了破损率问题,还节省了水、电的费用,洗碗工的人力成本也大幅下降。
餐具消毒不仅给餐馆节约了大量的经营成本,而且餐馆还可以从每套餐具中获取0.2~0.6元的利润。这正是餐具消毒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
“每天北京市使用的消毒餐具达到40多万套,如果这个市场能够真正打开,我估计能达到200多万套的需求。”喜乐迪餐具消毒公司经理李早告诉记者:“现在北京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做消毒餐具的企业就有上百家,没有登记还在生产的黑作坊更是不计其数。”
奥洁士餐具消毒公司经理陈维亮脑中也有一组餐具消毒行业迅猛发展的数据:2007年10月份左右,在京从事餐具消毒的公司仅有六七家;可还没过一年,2008年的6月份,北京的餐具消毒公司已经增加至100多家。“也就是说,基本上每天都有餐具消毒公司在北京开张营业。”陈维亮说。
记者走访发现,餐具消毒面向的市场大多是北京中低档餐馆,而星级酒店的餐具大多是自己清洗消毒。“他们(星级酒店一般认为我们的产品档次不够高。而且星级酒店的餐具比较复杂,有些是西式的,有些是中式的,各有各的特色,价格都比较昂贵,我们不好统一消毒。”陈维亮告诉记者。
无序竞争生恶果
本以为有北京数万家中小餐馆市场,就可以轻松获取利润的陈维亮,如今却深感企业发展的艰难。“我们的日子现在不好过。”陈维亮的苦恼并非只有他一人尝过,欣馨尔洁公司的彭冲提到目前企业的发展也是愁容满面。
“为了办好这个企业,我前期投入了80万元。一套经过我们公司消毒的餐具成本价要0.7元。”彭冲的公司在北京餐具消毒行业里只能算上中等水平,每天有4000套餐具的运货量,“我们一套碗筷的清洗消毒要走6个工序:**80摄氏度的自来水浸泡5分钟,再用超声波清洗3分钟,而后是100℃的烘干机消毒,*后进行封口、收缩和定型”。
在奥洁士的厂房里记者看到,数十名身穿白大衣,戴着帽子、口罩和手套的工人,正在流水线上洗刷分好类的餐具,不远处一台远红外消毒机器正在进行消毒,隔了一道玻璃门的无菌车间,工人们正在给餐具封口。
接受采访的企业均表示,经过严格正规程序的清洗消毒,每套餐具的成本价至少在0.7至0.8元。“现在主要问题是一些投入少的小公司,为了争夺客户,把价格定在了0.5元一套,*低的一套才0.38元。”彭冲说。
餐具消毒行业虽然利润不高,低价的恶性竞争却使餐具消毒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主要是这个行业没什么门槛,谁都可以进来。”陈维亮的一番话道出了这个行业的弊端。记者从工商、卫生等部门了解到,从2004年起,国家取消了卫生部门对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许可。消毒餐具公司注册时不用事先取得卫生许可就能办理营业执照。
在北京西五环外一家餐具消毒企业,记者以北京某连锁餐饮企业需要消毒餐具为理由,对其进行了暗访。在这个农家院子的四间房子里,十几个工人正忙碌着给碗筷进行清洗。有些工人没有戴口罩和手套,窗户和门也没有密封措施,地面上有不少清洗碗筷流下来的污水。企业负责人表示,他这家企业比一些小作坊强多了,“我花十几万买了超声波除污和热封塑等设备”。但是记者看到,热封塑设备紧靠墙角。产品是通过墙上刚刚打的一个窟窿送出来的,地面上打掉的红砖和水泥碎屑还没有打扫干净。摆放成品的屋子还有其他设备,但落满了灰尘。
在奥洁士公司,记者看到**能够证明产品消毒合格的是一份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示的检测报告。该检测报告以食(饮具消毒卫生 GB 14934-94为标准。“我们这个行业现在就缺一个标准,这个检测报告本来适用于餐馆食堂的管理,被我们借过来用。”陈维亮说。
发展需要有标准
一个行业的瞬间壮大,却始终没有标准进行规范管理。在谈到标准问题时,彭冲介绍说,国内只有海南和山东制定了相对完善的规范标准。
据悉,国家曾对饭店里的餐具卫生有过明确规定:一个是陶瓷餐具本身有卫生理化要求,包括不锈钢、金属、玻璃等材质的餐饮具;二是卫生防疫指标。比如大肠杆菌、细菌这些受到二次污染的卫生指标。原则上卫生防疫部门每月都要对产品进行检测。对于生产企业,**要有出厂检验。一些关键性的指标企业能测的,出厂的时候必须进行检测,比如大肠杆菌有没有超标。
谈到行业标准时彭冲认为,生产环境和管理体制是餐具消毒应该做到的基本条件。“作为一个餐具消毒公司,**要有清洗消毒一体设备,一个餐具的消毒时间至少不能低于3分钟,还有在厂房环境上要铺防滑砖,天花板要吊顶防止灰尘落下,使用紫外线灯管等;*后就是工人生产时必须穿戴工作服,戴口罩、手套。”
然而,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少部分消毒公司能达到上述要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希望在标准的制定时能宽松一点,给自己留出发展的空间。
企业希望有人“疼”
“我们正在筹建行业协会进行自律。”陈维亮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北京餐具消毒公司联盟秘书长,他指出,“有了协会我们才能实现行业自律,才能统一发出行业的呼声”。
在采访中,记者也感受到,不少餐具消毒企业之间竞争倾轧的意识多,密切联系、共促发展的意识少。一些中小企业闭门做生意,几乎不和同行发生任何来往,可以说是“老死不相往来”。
究其原因,用陈维亮的一句话来说便是:“没部门管理我们,我们好像没爹没娘的孩子。”
记者致电卫生管理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餐具消毒业既不属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也不属于餐饮业,所以该行业不归卫生局管理。就部门管理问题,他建议记者去询问工商部门。
监管出现真空,给餐具消毒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营中带来不少麻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没有部门管理,餐具消毒公司无法在交通部门领取货车通行证。“我们只能用面包车运货,而面包车又存在人货混装的问题,被交管局抓住一次罚款在100到200元不等。”陈维亮说:“不光交通局不给我们办通行证,路政局也不给我们发运营证。这个被抓住一次就要罚款1800元。”而罚款现象对于喜乐迪公司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被罚个几千元经常的事。没有证件,没有部门管理,到处受打压。我们真的期望规范行业的秩序,让行业有个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