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管理技术从服务奥运到惠及大众,对食品安全管理很必要。笔者认为,相较于技术扩散,管理模式的推广更有意义。有媒体报道,为使奥运食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国际互认,北京市投入了4000多万元更新设备。这是很多省、市级检测机构都难以企及的,更何况作为监管源头的县乡一级。而科学管理模式一旦被掌握,则有着更强的适应性。
那么,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协调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对奥运食品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中窥见一斑。“各单位分工明确,通力协作,全面落实了全过程监控机制、全覆盖运行机制和全方位保障机制”,从中可看出,协作管理在发挥作用。
为管好食品安全,北京市政府设立了北京市食品安全协调办公室。在食品安全办总负责、总协调下,各职能机构分段管理,如农业部门管理农产品生产,质检部门管理加工,工商部门管理市场流通等。其实,受益于协作管理的不只北京。在山东,质检、农业等部门联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种养以及相关检测,质检部门负责指导企业生产、进行出口检测等,彼此相得益彰,共促农产品顺利出口。
除了政府部门间需要协作,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作也至关重要。在北京市的街道、乡村,共有9000名兼职食品安全信息员,一旦发现食品不安全事件,会及时上报。如今,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4年,广州51名各界代表受聘成为首批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2007年,四川成都金牛区工商局公开招聘100名义务食品安全监督员;2008年,天津宁河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聘任菜农担任“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特约监督员”……有监督,政府部门工作的指向性更强,工作效果也容易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眼下,不少地方开始总结奥运食品安全保障的经验,哈尔滨和深圳分别计划在2009年“大冬会”和2010年亚运会中推广各自的有效做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劲头,在特殊条件下能奏效,在日常工作中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