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生产的B瓶 大量“超期服役”啤酒瓶何时“强制退休”?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大量“超期服役”的啤酒瓶“坚守一线”,给 消费者带来很大安全隐患,为此,呼吁修改啤酒瓶 标准中使用期限规定的民间声音一直不断--“老迈”啤酒瓶何时“强制退休”?
核心提示
啤酒瓶国家标准注明“建议啤酒瓶回收使用期限为两年”,但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流通的不少啤酒瓶都超出了两年期限,甚至有8年前生产的啤酒瓶还在使用。
郑州市12315指挥中心主任黄静认为,啤酒瓶使用时间过长,其安全性由于碰撞、摩擦等原因随之下降。之所以在国家强制推行较安全的B字瓶后,啤酒瓶还会不时出现爆炸,这和啤酒瓶超期服役有关。由于啤酒瓶国标中关于使用期限的规定并非强制性规定,执法部门无法对超期服役的啤酒瓶进行查处。对此,消费者和有关人士呼吁:在修订啤酒瓶国家标准时,应对使用年限明确给出强制性规定。
8岁高龄酒瓶炸伤消费者
“生产8年的啤酒瓶已被回收使用了一二十次,这样的啤酒瓶质量肯定达不到新瓶的安全标准。”
“我刚把啤酒瓶放在桌子上,还没用起盖器撬呢,啤酒瓶就爆炸了!”8月30日,家住金水区庙李镇的赵先生心有余悸地说:“幸亏啤酒瓶离我有一段距离,玻璃碴只是把我的脚划了一道浅浅的口子。要是当时把瓶举到眼前,肯定炸住我的眼了。”
啤酒瓶的爆炸让赵先生很意外,他说,现在的啤酒瓶都是国家强制使用的比较安全的B字瓶,为何还会爆炸呢,“难道这瓶子不是B字瓶?”
赵先生仔细辨认了啤酒瓶后发现,瓶底边缘上侧很清晰地印着“B”,“B”字后面打印着“2000”字样。
既然是B字瓶,为何还会爆炸?赵先生拿着这块残片询问了一名销售啤酒的朋友,朋友看后告诉他,虽然这是符合国家标准的“B”字瓶,但瓶子的使用时间太长了!
“‘B’字后面的‘2000’就是啤酒瓶的生产日期,这意味着这个瓶子是2000年生产的。”朋友的话让赵先生大吃一惊,“我只知道啤酒有生产日期,还是头一次听说啤酒瓶也有生产日期。8年前的旧啤酒瓶竟然还在使用!”
赵先生说:“如果一个啤酒瓶一年回收利用两次,那8年的啤酒瓶就被回收使用了一二十次,这样的啤酒瓶质量肯定达不到新瓶的安全标准。”
“我想用我的经历提醒大家,‘B’字瓶的质量并不完全可靠,我不知道是否还有人有过我这样的经历,希望大家在购买啤酒时能注意一下。”赵先生对记者说。
对于赵先生的疑问,记者先后咨询了郑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郑州市工商局有关人员,他们说,国家强制推行B字瓶后,郑州市的啤酒企业使用B字瓶的情况是比较好的,不过,啤酒瓶爆炸事件虽然比以前少了,但依然时有发生。
郑州市12315指挥中心主任黄静告诉记者,虽然他们没有对因啤酒瓶爆炸引起的消费纠纷进行过准确统计,但在国家于1999年前后强制推行“B”字瓶至今,啤酒瓶爆炸的投诉他们还时常能接到。
“家住陈寨的父亲被啤酒瓶炸伤住院,现在厂家不管,还说他们使用的是B字瓶,没有责任。”记者检索本报2005年至今的新闻热线线索后发现,关于啤酒瓶爆炸伤人的线索有100多条。
记者采访郑州市120急救中心、郑州五院等医疗机构后获悉,自今年6月份以来,他们经常能碰到因啤酒瓶爆炸受伤来医院就诊的病人。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一名赵姓医生称,入夏至今,他每个月都要接触十几名此类病人,而他每隔五天才轮一次班。
为降成本企业青睐老瓶
旧瓶子比新瓶子便宜一两毛,而我省啤酒价位较低,啤酒企业的利润少,为了压缩生产成本,一些企业自然青睐回收瓶
据了解,所谓B字瓶就是在啤酒瓶瓶底上侧20毫米范围内打上专有标志“B”,并有生产日期等标志。1999年3月5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关于实施啤酒强制性国家标准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99年6月1日起,流通领域不得再出现不带“B”字标志的啤酒瓶,否则将视为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合格。同时,“B”标明的是啤酒专用瓶,B字瓶的安全性高于非B字瓶,其耐内压力在120帕斯卡以上,而非B字瓶对此则没有限制,如果被碰撞或受力不均等就可能发生爆炸。
那么,B字瓶的超期循环使用究竟对其质量有什么影响?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些啤酒企业和玻璃瓶生产商,关于啤酒瓶“超期服役”的现象,一些啤酒企业对此讳莫如深,不愿多谈。
九头崖啤酒饮品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部刘晓娇经理告诉记者:“啤酒瓶周转次数过多,使用年限过长,肯定会造成啤酒瓶老化,影响其安全质量。我们知道啤酒瓶标准中关于‘建议使用两年’的规定,为此还特意咨询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但发现这不是强制性标准。但是,本着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的目的,我们在使用回收瓶时,都要对瓶子的质量进行检测把关,对有瑕疵的瓶子放弃使用,尽量使用近几年生产的啤酒瓶。”
“一个新瓶子的造价大约为五六毛钱,旧瓶子比新瓶子便宜一两毛,而我省啤酒价位较低,啤酒企业的利润少,为了压缩生产成本,一些企业自然青睐‘回收瓶’了。”一家啤酒生产企业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据他估计,目前市场上的低价位啤酒中,不少生产企业都在使用这种超过两年期限的啤酒瓶。
而另一家啤酒企业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有的啤酒厂的瓶子都磨成花白色了,还在使用呢,其安全性咋能保证?
记者以定做啤酒瓶的名义,咨询了一家玻璃制品厂的业务员,他说:“国家规定建议使用年限是两年,但很多啤酒厂为了节省成本,都在超期使用啤酒瓶。虽然一些多次回收、反复使用的啤酒瓶看起来没啥问题,但在使用、回收过程中,啤酒瓶互相碰撞,安全性肯定会大大降低。”
记者对郑州市一些废品收购站采访时发现,他们收购啤酒瓶只看瓶子有无裂痕,根本不管是否超期,因为“超不超期限,啤酒厂都收一个价钱。”
黄静告诉记者,虽然“建议使用两年”并非强制性标准,但既然国家有这个建议,说明两年期限以内的啤酒瓶是相对安全的,而超过这个期限的瓶子,随着周转次数的增多,容易引起瓶体擦伤、划痕和材质的老化而导致啤酒瓶的安全性能下降。也就是说,超期使用的啤酒瓶,名义上还是B字瓶,但其质量标准已经无法达到B字瓶的质量要求。
低价啤酒常见“超龄”瓶
记者走访20余家大小超市,均发现有使用“超龄”瓶灌装的啤酒销售,而一些低价位的啤酒,使用“超龄”啤酒瓶的现象则更为严重。
9月1日、2日,记者先后对郑州的一些大型超市和都市村庄内的一些小超市出售的啤酒瓶进行了调查。
在北环一家大型超市内,记者随机查看了三种不同品牌的啤酒,发现这三种啤酒使用的均为B字瓶,B字后面的生产日期分别为:“2003”“2004”“2007”。
在金水区庙李镇的一家小超市内,记者随机抽出一家知名啤酒企业生产的啤酒瓶,绿色的瓶体上布满了细小的擦痕,瓶底颜色已经成了花白色,虽然也是B字瓶,但这个瓶子的生产日期标注为2000年。记者随后又在庙李镇的6家小超市中查看了同一品牌的啤酒,发现由于这种啤酒价格便宜,6家中有4家都在出售这种用8年前生产的瓶子灌装的啤酒。
“2元一瓶,卖得快得很。你别看这种瓶子看起来有点土,味道还不赖哩!”超市老板看记者拿着啤酒不停地端详,*力劝记者购买。
记者在郑州市走访了20余家不同规模的超市、小摊后发现,所有超市均发现有使用时间超过两年以上的啤酒瓶,而一些低端价位的啤酒,使用“超龄”啤酒瓶的现象则更为严重,在记者随机查看的50瓶低价位啤酒中,一半以上的瓶子使用时间超过了两年。
很多人不知酒瓶“年龄”说
一位超市老板说:“啤酒不过期就行,只要啤酒厂敢用这种瓶子,咱就敢卖!”
关于啤酒瓶使用期限的规定,记者询问了一些在夜市吃饭的市民,接受记者调查的15名市民中,竟没有一人知道啤酒瓶的使用期限。
“啥?啤酒瓶还有使用期限、生产日期?”9月2日晚,面对记者,一名正拿着啤酒瓶准备一饮而尽的市民停下手,吃惊地反问记者。
不但消费者对啤酒瓶的使用期限弄不清楚,就是销售啤酒的超市老板也搞不清,当记者指出有的啤酒瓶超期服役时,一位超市老板漫不经心地说:“那碍啥事,啤酒不过期就行,只要啤酒厂敢用这种瓶子,咱就敢卖!”
呼吁酒瓶“强制退休”
不少声音认为,标准不应该含糊其辞,应该明确规定啤酒瓶的使用期限,超过期限的强制淘汰。不能寄希望于生产厂家自觉接受“建议”,法规上的一点点让步,就可能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对于“年迈”啤酒瓶充斥市场的现状,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督察处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还没有接到过关于啤酒瓶超龄使用的投诉,由于“建议使用两年”的规定并非国家强制标准,他们也无法将此作为执法依据,对使用超龄啤酒瓶的企业进行查处。
黄静认为,碰到关于啤酒瓶爆炸之类的投诉,他们也无法依据此项规定进行处理,但如果消费者就此向法院起诉的话,法院在判决时,完全可以援引“建议使用两年”的规定,爆炸的啤酒瓶超过“建议使用的期限”越长,啤酒厂为此承担的责任就越大。
而在这方面,我省就有此类判例。2004年7月,开封市民刘女士购买开封一家啤酒公司生产的啤酒,刘女士在挪动啤酒瓶时瓶子爆炸,刘女士右眼被炸伤。法院调查中发现,爆炸啤酒瓶的生产日期为1996年11月。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认为,该啤酒生产企业违规使用过期酒瓶,对消费者的损害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遂依法判决这家啤酒公司赔偿消费者刘女士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7万余元。
自从啤酒瓶标准颁布后,呼吁修改啤酒瓶标准中关于“使用期限”的民间声音一直不断,有人在《中国食品质量报》撰文指出:啤酒瓶标准颁布至今,不少啤酒瓶早已超出了应该使用的期限,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约束,企业为了减少投入,一些“老态龙钟”的啤酒瓶仍然“坚守”在**线,这无疑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埋下了隐患,以致近年来啤酒瓶爆炸事故不断发生。既然如此,标准就不应该含糊其辞,使用“建议”这样的字眼。应该明确规定,“啤酒瓶的使用期限为两年,超过此期限的,强制淘汰”。而不能寄希望于生产厂家自觉接受“建议”。法规上的一点点让步,就可能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郑州市民周女士说:“国家出台强制措施之前,啤酒厂家应该自律,使用在建议期限之内的瓶子,减少对消费者的损害,而这也是对企业负责,一个不讲社会责任,只知道节约成本、不顾产品安全的企业*终会被消费者抛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