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市民尹先生致电本报热线称,他在扬州汽车总站附近商店购买了一瓶“
“依星”“娃哈哈”
在扬州汽车总站附近,记者看到,许多小卖部和超市里都有尹先生所说的那种“依星”冰红茶卖,而且都被混在“娃哈哈”冰红茶里。如不仔细辨别,很可能就把“依星”当作“娃哈哈”。
记者观察发现,从外包装上看,“依星”和“娃哈哈”牌冰红茶有太多相似之处:背景图案几乎相同,色系也一样;“冰红茶“三字的位置、写法几乎一致,包装瓶的纹理、形状也近乎一样。**不同的是:“娃哈哈”几个字比较大,而“依星”两个字小到要仔细辨认。
记者暗访发现,不光是“依星”冰红茶的包装易与**“娃哈哈”冰红茶混淆,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饮料,其包装也都“傍”上了**。
据商贩介绍,这些“傍**”的饮料批发价大概只有品牌产品的一半,不过两者的零售价却都是一样的。
律师:“这是一种典型的仿冒”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食品标签的所有内容,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暗示性的语言、图形、符号导致消费者将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质与另一产品混淆。
据此,记者将上述情况反映给了江苏省正鹏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严震,他指出:“这是一种典型的仿冒现象”,仿冒属于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仿冒手段上,大多规避法律,打“擦边球”,以看似合法的形式来掩盖违法目的、违法实质。
“仿冒的饮料质量总是不行的,”记者连线南京财经大学食工学院教师汪海峰,他表示,一般仿冒的饮料在用水、配料、灭菌等环节都会大打折扣,有的甚者还会添加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等,“严重的还可能致命。”
他特别提醒,购买饮料时一定要注意饮料的商标,千万别被相似的外表给迷惑了。
为什么集中在车站销售?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类似的仿冒品牌饮料大多集中在了各大车站销售。
这是为什么呢?据悉,在车站之类人口流动性大的地方,顾客大多来去匆匆,一般不会仔细挑选,特别是饮料类商品。而且,车站很多都是需要赶车的人,“有时他们虽然发现买的是仿冒商品,但出于赶车,也很少和商家理论。”江苏省社科院原研究员、心理学家张纯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商贩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