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牙膏及查处牙防组

百检网 2021-11-15


  继牙防组“臭名昭著”之后,“问题牙膏”再次与“中国制造”扯到一起。而且“问题牙膏”演绎为“国际性事件”,全球舆论一波波传递着、放大着、渲染着对“中国制造”的不信任情绪。

  “问题牙膏”究竟有无问题?先是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本月初**发难,指责中国出口牙膏含有化学物质二甘醇(易致癌,呼吁美国消费者停止使用中国牙膏。紧接着,新加坡卫生部检查30种中国进口牙膏,呼吁公众不要再使用黑妹、美加净等3种中国牙膏。再接着,香港当局也对中国内地生产的若干个牌号的牙膏进行消费限制。

  中国就此做出了针尖对麦芒的反应:先是国家质检总局高调声称“适量使用二甘醇的牙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再接着,黑妹牙膏的生产商辩称:“本企业严格按照中国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规定制作黑妹牙膏的配方。”

  画蛇添足,造成此地无银三百两尴尬的还有:国内不少媒体(譬如上海的广播电台14日早新闻纷纷采访消费者、经销商,通过他们的嘴来证明“问题牙膏”没有“问题”,民众尽可放心使用。

  行文到此,“问题牙膏”能否洗涮掉“问题”仍不确定。但读者至少已能体悟出如下几个关键词明显带有不确定性:

  其一,“适量使用二甘醇”,何为“适量”,其药理反应试验是如何评估“适量”的?“适量”的评估结论是否为国际同行机构所认同?甚至“适量”的评估依据采用了何种标准?中外消费者迄今弄不明白。由于有关方面的说辞中所含的语意颇为模糊,甚至于,有关方面也未必真想让中外消费者啥都弄明白。

  其二,就算“适量”是经得起推敲的,那么有关方面是否敢于拍胸脯保证,国内牙膏生产厂家所使用的二甘醇数量及品质,都一定是“适量”的。“问题牙膏”风波延续已半个月,人们并未看到这样的保证。

  其三,二甘醇作为牙膏的添加剂使用,而国内食品、药品、消费品、乃至工业产品形形色色的“添加剂丑闻”经常被曝光,无良的厂家把工业添加剂作食品药品添加剂使用的恶行着实司空见惯。这个坏毛病会感染于牙膏么?

  其四,为什么引发商品质量安全风波的事,老是集中发生于“中国制造”头上,莫非,这一回“问题牙膏”又是老外包括香港同胞与我们打贸易战,甚至于有“国际反华势力”在从中兴风作浪?

  其五,透过“问题牙膏”风波,倒让国内消费者观察到,一管小小的牙膏,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都有话语权,又是一个多头管理。

  其六,有可能被越描越黑的黑妹牙膏,当年恰恰是经卫生部下属牙防组非法认证的“优质产品”。如今牙防组不光臭名昭著,被政府撤消,还查出丑行一大堆儿。或许,“黑妹”还真是清白的,被吹毛求疵的老外及港胞“陷害”了?

  说到牙防组,卫生部本月11日承认,2003年国家《认证认可条例》颁行后,牙防组继续展开非法变相认证,收取不义之财208万元。如此揭弊,被海外舆论抨击为“对牙防组2003年以前借‘认证’收刮的不义之财作了‘漂白’”。仅1997年到2006年,牙防组靠“一部电话两张桌子”就敛财2769万元之巨。尽管经种种“技术处理”,牙防组的不义被压缩为208万元,但这样的压缩*多只能部分平息国内舆论的愤怒,就对外而言——中国的国际形象反倒再次受损。

  牙防组的不义不只是涉及非法认证敛财,它暴露出整个中国牙膏产业质量认证体系的不可信。牙防组被有限度查处了,它的种种不义却也被大部分“漂白”了。整个中国,目前仍有无数的“牙防组”,形形色色的“认证、信得过”、放心、**、无公害”牌匾的背后,掩盖着一系列的质量隐患,包藏着无数权钱交易的蝇营狗苟。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