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
目前我国现行味精行业标准规定,许可生产上市的味精有两种,一种是谷氨酸钠含量为99%%的纯味精,另一种是谷氨酸钠含量为80%、含氯化钠20%的加盐味精。这两种味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盐味精”和“加盐味精”。而正是允许在味精中添加20%的盐,使得一些不法企业有了可乘之机。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理事长石维忱近日在京表示,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已接受有关修改味精行业标准的动议,纯度80%的味精标准将在两年内废止。同时,这一纯度的味精亦将退出市场。随着“加盐味精”的退市,味精行业的竞争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净化,“无盐味精”在独挑大梁的时代能否堪当重任?
“加盐味精”才可掺假“加盐味精”质量问题近两年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味精行业的正常发展。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劣质假冒味精事件,也正是出自小企业生产的“加盐味精”。
相关资料显示,味精中可添加20%的盐,是味精行业发展早期国家为降低销售价格,让广大消费者都能吃到味精而设定的一个标准。其规定在发酵生产出味精之后进行分装时可加入20%的盐。而味精中允许加糖是因南方人口味比较淡,而且偏甜,部分小企业为降低成本,也为迎合南方人的口味而自行设立的企业标准。虽然加盐和加糖味精目前属于行业标准允许范围,但现在许多小厂家为降低成本,在味精中加入过量的盐和糖,不仅欺骗消费者,也影响味精市场的价格稳定,而低质低价的“加盐味精”更成为行业发展的隐患。
“只有加盐味精才可以掺假。”石维忱表示。近年来,我国粮食、运输等各种成本飞速上涨,如谷氨酸钠的成本价比盐高10倍。很多小企业不堪重负,就抓住国家标准允许味精可添加20%%盐的规定,掺杂使假。今年央视3·15曝光的苏州天水味精造假,就是典型案例。
原料价格相差10倍一家大型味精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味精的主要原料谷氨酸钠的价格高达8000元/吨,而氯化钠则不到800元/吨。以加盐味精为例,1吨合格味精的谷氨酸钠含量需超过0.8吨,氯化钠含量低于0.2吨,成本要6560元,而1吨加70%氯化钠的味精,成本只需2960元,每吨可以省下3600元。因而,用氯化钠取代谷氨酸钠,就是不法企业主和商贩牟取暴利的捷径。消费者经常食用高含盐味精,很可能会造成人体碘摄入量不足,或引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等。
为使行业良性发展,早在今年1月,国内9家大型味精生产企业联合发布倡议书,强烈呼吁取消含氯化钠20%的“加盐味精”国家标准。业内人士称,纯味精均采用玉米、大米等粮食作为原料,以发酵法制作,其形状呈柱状晶粒,颜色纯白透明,而纯度为80%的味精,则有晶粒状和粉末状,由于其允许添加盐,也就给一些企业造假的机会,如加入保险粉等漂白剂。之后不久,中国发酵工业协会表示,协会将与有关部门沟通,建议取消该项味精国家标准。
在多方协商和努力下,目前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已接受有关修改味精行业标准的动议,纯度80%的味精标准将在两年内废止。同时,这一纯度的味精亦将退出市场。
“无盐味精”重任在身“消费者不要因为个别小企业出现问题而丧失信心,甚至怀疑我国整个味精行业的质量。”石维忱表示。以梅花、红梅、菱花等企业为首的我国味精行业,尤其是年产40万吨的梅花味精,不仅生产工艺十分先进,生产设备非常现代,而且质量管理水平非常高。他们不但每个车间都有产品化验设备,还设有集团试验检测中心,生产全程密闭化,生产线无菌程度相当于制药企业。
据了解,味精制造的工序较为复杂,只有拥有较大规模、较长生产链和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才能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制造出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合格味精。自1965年起,我国大型味精生产企业已全部采用玉米、大米等作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加工工艺制造,原料、菌种、工艺技术及装备已完全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在这些大型企业中,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完备,产品标准规范也已完全达到国家安全生产和产品食用安全的要求。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味精行业的年产量和年消费量均为世界**。味精年产量从1949年的500万吨,已增加到2006年的170万吨以上,年产5万吨以上的规模企业接近30家。在味精行业已拥有红梅、香雪、莲花、菊花、菱花、双桥等多个“中国**”。业内人士称,目前在一些大型味精企业中,尽管有些企业也在生产80%纯度的“加盐味精”,但其质量是**没有问题的,而“无盐味精”更是这些企业的主打品种,质量堪称**。不仅如此,一些企业还在“无盐味精”上加大开发力度,目前已研发出99%纯度的针状味精,完全可以替代在食用中需要易溶化的高端味精。
针对国家将对现行味精行业标准修订是否会影响味精产品的价格这一问题,业内人士乐观地表示,标准修订不会对味精价格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味精行业,“加盐味精”还有两年的过渡期。随着“加盐味精”的淡出,“无盐味精”能否独挑大梁、堪当重任,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