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苏丹红”供货源头的水落石出,*终可以化解民众心中感觉“涉红食品”无处不在、防不胜防的恐惧与担忧。而与我们社会此前多次遭遇的食品安全危机相比,这样的一场风波与结果,呈现出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新层面,令人欣慰之余犹存关注。
无论是导致“大头娃娃”出现的“空壳奶粉”,还是一喝喝得失明丧命的假白酒,或是专门卖给工地农民工食用的陈化粮,又抑或各地不时爆出的黑豆腐、潲水油、毒粉丝……都曾经引发过全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的紧张关注与广泛讨论。它们显然呈现出这样一个共性:所波及的消费者往往都是经济能力较弱的人群,食品侵害其实是贫困问题的孪生子。各地市民也因此常常被告诫,食品消费要有品牌意识——品牌往往便是安全的保障。
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无疑多数正是上述情况。但“苏丹红”风波之下,先有亨氏、肯德基等跨国品牌涉案,后来被清查出“涉红”的国内品牌中,也不乏常常出现在大型超市货架上的知名产品,再加上强生婴儿油被指含有害物质、立顿速溶茶被指氟化物超标……一系列代表安全而高质生活的产品,在一个更严格的指标体系内,也开始与不安全扯上了关系。如果说,大家的钱袋子都会鼓起来,贫困问题渐渐会消下去,那么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主角,也必然逐渐会由劣质奶粉、假白酒与陈化粮等让位给种种品牌性的“醇酒美食”。
正如“涉红”事件所暴露出来的,现代化的食品生产,即便是规范操作,也难免会失手于复杂而脆弱的原料供应链。尤其具有标本意义的是,在国内苏丹红添加剂的元凶*终被锁定之前,肯德基追查自己的原料供应商,从广东追到江苏,再追到安徽,几乎难以为继而要成为一桩“无头案”。如今质检总局公布供应源与供应线,情形已经大致明了——辣椒红一号复合食品添加剂,从广州销往河南,再销往安徽,而至江苏又到广东,其间经过几度加工,成为辣椒粉或者腌料,而遍布全国。
可见,社会专业化分工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新挑战,每一个环节层层叠加起来的风险,令终端食品未必能够追究兼顾。在肯德基“涉红”的供应链上,*近的是广东中山基快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母公司是一家国际大型食品调味料生产企业,有专业化与现代化的形态;而*远的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则实质上不过是仅有一台机器、两三间简陋平房、四五个员工的小作坊。这种局面,*富中国在当下全球化背景下的国情特点,相关的食品安全对策,其实也不可避免地处在一个刚刚意识到却还来不及布置开来的尴尬处境之中。
去年11月中旬,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全球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中国政府将借鉴国际经验……对食品供应链进行全程监控。正如不少专家先后指出的那样,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包括专门关注食品供应链中安全问题的“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实现“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的物流GMP标准,以及食品安全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HACCP)系统。HACCP在中国尚处起步阶段——卫生部目前正对饮料行业提出到2006年实施HACCP管理的目标,而GMP在我国则还没有国家标准出台。这种局面,正是一家条件显然不合格的小作坊可以向十余个省市的企业提供复合食品添加剂、*终酿成全国性“苏丹红”风波的大背景。
其实发达国家解决种种食品安全,都不外乎先设立起准入标准、建立起控制系统,而后不断提高标准的指标、加强控制的力度。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国家的国民,得以食用到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健康的食品。中国的食品安全,有自己较低的国情基础,不过如果能够真正地效仿国际成功经验而发力部署,想必应是可以获得较快速度的升级。在这个意义上,“苏丹红”风波至此,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