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爆出的“哈尔滨市冠童幼儿园使用发霉大米”一事有了*新进展: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政府8月9日通报称,送检大米样品中检测出含有一定量的赭曲霉毒素A及含有霉变的大米粒,但含量没有超出国家标准的限量值。同时,近日西安市临潼区一肉制品企业,操作间内苍蝇乱飞,几个浸泡着猪肉的池子上面,漂浮着大量的苍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生产出来的腊肉,竟然九项指标经检验都合格。
据了解,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依据国家标准《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30-2005),对西安市临潼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送检的样品按照标准进行了全项目检验,包括:感官、过氧化值(以脂肪计)、酸价(以脂肪计)、苯并(a)芘、铅(Pb)、无机砷、镉、总汞(以Hg计)、亚硝酸盐残留量共计9项,检验结果显示所检项目符合GB2730-2005标准要求。检验合格是因为腊肉的国家卫生标准未涉及微生物指标。透过“霉大米”“脏腊肉”未超标的检测结果,我们看到的是食品检测之困。
事实上,这些年,食品安全检测结果与公众期待迥异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2011年大运会期间,深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曾对包括生蚝在内的贝类产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贝类产品的重金属含量在标准范围之内”。
“霉大米”“脏腊肉”未超标的结果并不让人难以理解,在标准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即使大米发霉,腊肉有问题,也未必能超出我们的检测标准。这种现实,某种程度上也对我们的食品安全提出了拷问,在检测标准如此“低水准”、“低要求”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又如何让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毫无疑问,对于“霉大米”“脏腊肉”未超标的检测结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需要深刻重新检视我们的检测标准,是否低于国际标准,是否对自己要求过低了?只有重新厘清检测标准,提高标准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学习借鉴,才能不再闹“霉大米”“脏腊肉”未超标的笑话,根本上为消费者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