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一直是各个国家追求的方向,我国对科技创新的追求也不例外,近年来,国家在科技创新科技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那么在检验检测方面,2016年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创新科技呢?
公安部检测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近些年来,我国技术提升,在检验检测领域打破了许多国外一直垄断的局面。并且创造了诸多具有我国特色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使得我国在检验检测领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组织召开了“公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会上展示了由公安部**研究所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共同研制的“GA118-16A型法医DNA检测平台”,目前该检测平台已经完成大规模试用,并正式列入警用装备序列。该法医DNA检测平台的研制成功,形成了我国法医DNA检测仪器、软件与试剂、耗材品的全面配套,实现我国科学仪器领域重大突破,结束了这一领域长期依赖国外产品的历史。
随着DNA检测技术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大地提高了刑事侦查技术水平。但由于我国仪器制造领域落后,过去只能采用国外进口检测设备、试剂盒耗材,昂贵的价格不仅严重制约了DNA检测技术在公安一线的推广应用,而且关乎国家信息安全。DNA关键设备、软件信息系统国产化将从技术源头实现公安技术手段自主保障。据悉,此次开发成功的国产法医检测平台,包括法医DNA遗传分析仪、法医DNA数据采集软件、法医DNA片段分析软件、法医DNA检验消耗品等研究成果,主要性能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无显著差异。目前,该平台已经在河南、四川、江西、贵州、新疆等地DNA实验室应用。
青岛石墨烯技术**世界
青岛市科技局获悉,青岛市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发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容器,专家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该技术突破了石墨烯复合电*设计与批量制备、可控均匀预嵌锂、充放电胀气抑制及特殊集流*片涂布等技术难题,掌握了石墨烯基锂离子电容器制备技术和工艺,设计建设了国内**条锂离子电容器的中试生产线,研发出了*高容量3500F/4V型锂离子电容器单体,该器件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低温性能良好等优势。鉴于该电容器兼顾较高功率和较高能量密度,快充快放,非常适合作为能源互联网技术的“能量桶”。下一步,青岛市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利用该“能量桶”,利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小型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同时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争取将该电容器尽快应用于我市轨道交通、港口等领域,推动青岛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DNA测序新技术每秒识别660亿碱基
DNA测序经历了Sanger测序、二代测序(高通量测序)及三代测序(纳米孔测序),日前,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模拟了一个新型基因测序概念:通过将DNA分子从微小的、具有化学活性的石墨孔洞中拉动,通过测量石墨孔洞边缘产生的电位变化来实现高速、高精度、高效率的DNA测序;研究人员表明,该方法每秒可识别660亿个碱基,准确度为90%且无假阳性;如果该方法通过实验验证,那么将比传统的测序方法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NIST提出的新型DNA测序方法与纳米孔测序原理的延伸,依赖于带电粒子(离子)通过纳米孔道引发电位变化。尽管一直以来都受欢迎,但带电粒子(离子)通过纳米孔道引发电位变化也面临很多挑战,如不必要的电信号噪声、干扰以及选择性不足。为了克服这些困扰,NIST提出的新建议是创建临时的化学键和依赖于石墨烯的能力打破这些化学键,并将产生的机械应变信号转变为电流信号。**该项目的NIST理论家AlexSmolyanitsky说,“这本质上是一个微型压力传感器,我们并没有发明一个完整的技术,只是提出了一个新的物理原理。”
地震预测技术正走出实验室
2月初发生在台湾南部的6.4级大地震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这次突如其来的天灾又一次夺走上百条鲜活的生命,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灾难过后,人们不禁要问:人类何时才能够成功预测地震灾害的发生,以减少伤亡和损失呢?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地震预报研究的道路上正不断前行。
*近,“安卓”移动操作系统平台新增了一款名为“我震动”的应用软件,这款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开发的手机APP运行在手机后台,能够借助智能手机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测知用户所处区域是否出现地震。如果加速传感器所受震动符合地震特征,预警信息就会连同手机内GPS系统提供的地理坐标数据一并发送回伯克利的地震实验室,这样一来,300部手机发送的数据即可“合成”一个地震监测预警网,提前预测到地震的发生。尽管实验表明这款软件的确奏效,但研究人员还是表示该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和精确。
合肥研究院发明水中VOCs实时在线质谱监测新技术
*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光谱质谱研究室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实时在线监测方面取得进展,发展的喷雾进样——质子转移反应质谱(SI-PTR-MS)技术方法,实现了水中VOCs快速/高灵敏在线检测。该研究工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AnalyticalChemistry上。
中国科学家探讨分子探针技术
在3月初召开的第55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多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分子探针的设计原理与关键技术;分子探针在疾病诊疗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分子探针相关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及安全性问题等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分子探针是指能精准回答生物医学问题的功能性物质。分子探针和医学分子的使用目的不同。医学影像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手段之一。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医学影像逐步解决了“看得到”、“看得清”的问题,并且开始朝着“看得早”和“看得全”、“看得精准”的方向快速迈进。分子影像技术通过使用高亲和性、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分子探针,在活体上、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生物学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在疾病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分层)、疗效检测、指导疾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新药研发等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子探针是实现分子成像的先决条件和核心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除了需要先进的成像设备外,还需要发展新型而高效的分子探针。分子探针种类繁多,根据成像设备的不同,分子探针分为光学、核医学、磁学、声学、光声等不同种类。分子影像技术若没有分子探针就像射击没有子弹一样。离开“分子探针”,就没有真正的“高端影像设备”。
外高桥造船首次成功应用TOFD无损检测技术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首次承建的3艘1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全部实现顺利交付。期间,由该公司与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联合攻关的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无损检测技术首次得到成功应用。
1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在抗扭箱以及舱口围区域大量使用EH40、EH47高强度钢。由于其厚度达85毫米,确保其焊接质量对全船的顺利建造至关重要。外高桥造船公司对此进行了专项科研,形成《18000TEU集装箱船超厚板结构建造过程质量控制程序》,从人员、钢材预处理、切割、装配、焊接、无损检测、巡检点检等几个方面对超厚板加工质量管理进行规划,并首次应用了TOFD无损检测技术。
TOFD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增强型检测技术,相对于传统超声波(UT)检测技术,它具有检测结果能保存、缺陷检出率高、检测速度快、检测图像直观等优点,尤其是可以准确检测出焊缝中裂纹的高度,便于分析评估裂纹对船舶结构的潜在威胁,对保证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在1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初期,外高桥造船公司与上海船舶工业研究所下属的上海船舶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就TOFD无损检测技术应用成立了课题小组,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气相色谱技术识别口红新技术
每个品牌的口红都会有其着色特点。报道称,一种价格低廉的新技术将让法医专家通过犯罪现场的口红找到确切的品牌。
现有的识别口红的技术需要专门的设备,仅能在为数不多的实验室进行。这种更加简便的新方法包含利用两种溶剂除去口红污渍中多余的成分,分离出可用于鉴定的成分。接下来,利用很多法医实验室都拥有的一种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就能分辨出样本的独特有机成分。研究人员在近日召开的美国化学会第251次会议上展示了这种技术,他们正在建立不同口红品牌的化学成分库,如此一来,这种技术就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大显身手。
分子光谱自动检测口腔癌技术
台湾科研团队近日在国际期刊《自然》旗下的《科学导报》上刊登一项新近研究成果:以分子光谱研发自动检测口腔癌组织分析方法,通过光谱分辨正常和病变组织协助诊断病情,此项研究可有效应对台湾逐年增加的口腔癌患者。
有调查表明:口腔癌高居台湾男性肿瘤死亡原因第4名,近10年患者增加2倍,每年确诊5400多人,且出现年轻化趋势。台湾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暨分子与科学研究所讲座教授滨口宏夫和阳明大学生医光电研究所教授邱尔德,指导阳明大学生医光电所博士生陈柏熊,并与研究室团队成员及台中荣民总医院合作组成科研团队。
研究团队表示,分子的“拉曼光谱”可视为每个分子独有的分子指纹,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指纹。团队利用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多变数分析法,进一步定量、比较角蛋白分子组成成分在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纯度,结果显示癌化口腔组织中的角蛋白分子成分纯度较高。研究团队指出,未来病理师若使用携带型拉曼仪器检测组织,搭配软体分析,只需按下检测按钮,即可分辨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操作方法简易又准确。未来在人体试验与临床应用上,可用于协助临床医师诊断病情,提升手术精准度。
科学技术的创新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帮助以及便利,我国在许多领域都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这表明中国创造正在不断影响着世界,同时提升我国综合科研技术水平。未来,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