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美经贸**别磋商双方牵头人通话释放出积*信息。双方形成了一致意见,指出“应共同努力,采取实际行动,为磋商创造良好条件”。双方明确了行动时间表,10月初在华盛顿举行第十三轮中美经贸**别磋商,此前双方将保持密切沟通;工作层将于9月中旬开展认真磋商,为**别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好充分准备。这是中美双方共同的理性选择,值得国际社会期待和欢迎。 一段时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的阴云,不仅影响着两国经济,而且频频以多种不确定性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效应。即便没有中美贸易战以及上述新闻事件影响,我国经济转型以及纺织同业间的生产设备及工艺的比拼,也将触发中国纺纱行业内的一次大型调整。2018年3月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像是一剂催化剂,某种程度上加速了纱线行业内的结构调整。 美联储降息引发“黑天鹅”效应 近期贸易摩擦升级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爽约中美元首在日本大阪会晤时的协议开始,随后美联储开启降息之门。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美国人的危机感。中国部分输美商品上实行不同时间节点的加税方案,可以看出,美国国内的压力较大。日韩贸易摩擦升级,则是在上述美国自身经济衰退以及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出现的必然产物。全球降息之门的打开,也标志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深层次的影响则可能演变成贸易流通领域的相关问题。 不确定因素加速纺纱业转型升级 纺织业曾经是全球经济体的主产业,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就是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为开始,英国保持了这种优势将近一个世纪;随后美国在19世纪内战结束后,形成了南北实质性统一,由于政体稳定,美国产业优势明显,成为棉纺织业的主要控制国;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战后全球政治经济体分工协作日益明显,以及美国工业由传统产业开始升级为汽车、电子等产业,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逐渐变成世界纺织业的主产区;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则成为世界纺织品的主产区。从纺织业主产区的变迁情况看,纺织业在某个经济体可能会被说为“夕阳产业”,但是从“地球村”的角度看,纺织业则是永恒的产业。而导致上述纺织业主产区的变迁,主要原因在于在某个时间与空间结合点的情况下,有两大因素推动产业的转型: **,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或者调整,引发纺织业在该经济体内的份额减少,这主要是由纺织行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在法律高度健全的情况下,纺织企业主需要支付大量的工资、提供福利以保障工人的生活,同时需要支付税收、公积金等费用,有可能出现运营成本过高、而产品销售价格偏低的情况,*终导致企业自身造血困难,不得不退出产业,或者转移去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 其次,设备、生产工艺等不升级,导致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终也会被市场淘汰。以手机行业为例,摩托罗拉以及诺基亚一直保持一定的优势至21世纪初期,但是进入2007年之后,苹果等平板手机的兴起,直接将这两大老牌手机商秒杀淘汰。在纺织行业,21世纪初期,气流纺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工艺,但现今,涡流纺等生产设备以及工艺直接将气流纺逼到盈亏平衡的边际线上。新设备新工艺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的生产效率上,更体现在产品的品质以及使用范围等方面。 近年来,纺纱行业内的转型升级也因受上述两大因素推动,在结构调整和生产设备及工艺的提升上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上述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纱线行业的结构调整。
牋牋牬2015年第四季度开始,气流纺人棉纱产业已经出现了衰退迹象;2016年气流纺人棉纱在新疆地区初显规模化,并体现出成本优势,但东部各省的气流纺人棉纱出现大量库存。在其原料粘胶短纤行业景气度较高的情况下,气流纺人棉纱滞销的原因在于,涡流纺人棉纱已经显现较气流纺人棉纱应用领域更广的优势。而环锭纺人棉纱则因为当年在包芯纱等领域的突破,使得环锭纺人棉纱在2016~2017年没有显现这种危机。但是到了2018年,大众消费者已经对包芯纱针织衫审美疲劳,同年中美贸易战开启,环锭纺人棉纱因为内需加出口出现双重阻力,也逐步陷入困境。 相对于人棉纱产业发生的变迁,作为其原料的粘胶短纤在中美贸易战开启之后,则出现了双重压力。前不久人民币汇率”破7”,表面看是对出口有利,但是,中美双方贸易战已升级为货币战,这意味着全球两大经济发动机出现了故障,并且已经开始干扰其他经济体。所以,不能看到人民币汇率贬值,就按照以前的思路推导一些流程,应该关注到深层次的货物、货币的流通性问题。 粘胶短纤需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粘胶短纤的主要原料溶解浆是以进口为主,从2016~2018年的数据看,行业内进口溶解浆与国产溶解浆的比例为3:1,也就是说,人民币汇率走低,中国粘胶短纤工厂需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币用于购买溶解浆,由此将引发粘胶短纤行业的成本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粘胶短纤的出口量,仅仅占据全年国内生产总量的1/9,甚至是1/10,也就是说粘胶短纤本身出口业务量并不是太大。所以,人民币贬值对于粘胶短纤产业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近期粘胶短纤产业链中,流通性全面下滑,一些高端粘胶短纤生产工厂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库存,而中低端的粘胶短纤工厂库存量已经接近25~35天。同时,下游人棉纱市场价格也全面下跌:涡流纺30S~40S,环锭纺以及赛络纺等产品,均出现了700~1000元/吨的下滑,且纱线环节目前工厂现金流比较紧张。在6月底中美元首在日本大阪达成意向性协议后,粘胶短纤以及人棉纱均出现了一轮短暂的价格上涨行情,很多纱厂将前期的货进行了库存转移,布厂将纱加工成布还未卖出,中美贸易战以及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均不同程度打响,*终使得布的库存积累较多。同时,由于当时中美元首会晤带来的一些利好,一些工厂原计划在9月前将美国圣诞节需要的物资生产完毕,但7月底以来,由于双方贸易关系进一步紧张,目前这批在生产的物资预计较难交付给美国客户,从而可能形成较大的库存。虽然在8月13日晚,中美经贸**别磋商双方牵头人进行了通话,美国表示推迟对部分商品加征关税,但到12月15日加征关税的可能性仍然相当大,而在6月下旬~7月上旬并没有准备生产美国圣诞节物资的工厂,在本轮通话后的第二天,出现了一轮积*采购原材料潮。比如8月14日,涤纶短纤行业的产销一度出现500%的产销率情况。但相比于7月初就在准备美国圣诞节物资的工厂,此次采购原料的工厂或者接单的贸易公司,其风险性较前期大很多。
以满足终端诉求撬动市场活力 近期,有迹象表明,在中美贸易战升级为中美货币战的情况下,纺织行业内库存开始高企,加上国际格局目前不明朗,且全球经济出现低迷现象。此时,笔者认为不宜以成本来考量企业或者行业的利润经营指标,只有保住流通性,才可以保持市场活力。 现在,纺织原料以及纱线等行业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工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升级趋势,企业经营者一方面需要从设备的智能化入手,解决用工成本过高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发挥员工的积*能动性,市场营销人员以及技术生产人员,需要对消费者在纺服领域的诉求着手,在服装以及纺织品的多样性上下功夫,**与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使得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档次的消费者的诉求。这样,对于纺织品的流通性是有益的,同时对于整个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再次形成“造血”功能是有益的。而一些比较老旧的纺织设备,在此洪流之下,将面临向东南亚或者非洲等地搬迁的命运,或者自此退出中国的纺织产业。 危机已经来临。目前世界格局不是个人或者一个团体能够改变的,在美国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况下,纺织业一方面需要靠企业经营者自我调节,以适应目前的形势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出台一些积*的产业政策,让纺织业在当前的环境下涅槃重生。 当然,面对这种变迁,作为纺织从业人员,笔者认为无需过度担忧未来情形如何发展。因为历史上,我们经历过152 0173 3840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遭遇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每次危机,凡是积*应对困难局面者,在后面的10年间均受益较大。故笔者相信,本次危机虽然表面看是急风骤雨,但是只要应对得当,挺过当下难关,相信后面的10年中国纺织产业能够续写辉煌。(纺织科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