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亚 徐新军 新乡市诚成棉麻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0.前言 提起“织物横档疵点”,业界很多企业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就会有“谈虎色变”的感觉。 因为“织物横档疵点”在纺织印染过程中频繁出现。给纺织印染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原因在于一些纺织、印染企业缺乏相应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人员队伍,对原料的性能、配棉知识、专业管理知识掌握不够,保证不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下面我们就从“纺织工程”的角度谈一些浅显的见解。 牋牋牋 纺织工程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工艺和设备应在系统管理的模式下统一起来。在纺纱系统中,在科学管理、规范运作的前提下:工艺是保证;设备是基础;操作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 牋牋牋 优秀的纺纱工艺是在已知纺纱品种及原料纤维性能的情况下,能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能以较低的成本纺制出质量较好的纱来。 牋牋牋 业界有识之士有个共识:纺织生产是靠“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虽然人们已经认识了纺织总体的规律体系,但是在具体的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性能、设备状态、人员技术水平、环境、工艺适应性、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很多问题。纺织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这些问题,使“加工”能保质保量顺利实施。 牋牋牋 因此,纺织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医生给人看病的医术类似。有人把纺织技术形象的称之为“经验技术”。就是说要在实践中不断观察、不断分析、不断归纳、不断总结、不断与兄弟单位交流“取经”,才能不断提高“认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技术水平;才能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造成“织物横档疵点”的原因,乌斯特公司曾经做过统计、分析、分类、归纳、总结。如下: 1.1纤维性能差异的影响牋 占比70% 1.1.1棉纤维马克隆值差异引起“织物横档疵点”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很好的控制每一次配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1) 棉的马克隆值和范围。表现为: 1.1.1.1每一次配棉之间马克隆值的平均值变异大于了0.1; 1.1.1.2每一次配棉棉包之间马克隆值CV%值大于了12; 1.1.1.3相同马克隆值的棉包放在了一起。 1.1.2成熟度和细度差异引起的“织物横档疵点”原因 1.1.2.1采用不同地区的棉花进行混棉,地区变动过大。 1.1.2.2采用不同棉花品种进行混棉。 1.1.2.3棉花生长过程中季节的变化。 牋牋牋 棉纤维的成熟度不同,纤维的染色吸附性能也不一样,在布面上就会反应出色差。 1.1.2.4实例:某公司纯棉精梳40支纱针织布面出现“织物横档疵点”的成因分析: a.《混棉排队表》(1)见下表: b.查找原因 牋牋牋 从《混棉排队表》上看各混棉成分,接批后的平均指标,如:盘与盘之间公制支数(细度)变异*大只有5718-5662=56公支。又都是新疆棉。根据日常配棉经验分析判断,不该出现织物横档,但在客户那里确实出现了。 牋牋牋 后来经过对生产过程的回忆,十号前后生产过程中开始出现粘缠现象。粘缠现象的出现,一是受车间温湿度影响;再者就是原棉含糖量过高引起。该公司车间的温湿度一直控制的都不错。由此联想到新疆地域广阔,南北疆日照时间差异较大,相对来说南疆的棉花含糖量较高。是否因地域或含糖差异引起染色不匀。由此,该公司专门安排单唛试纺,进行验证。 牋牋牋 实验一:北疆奎屯棉一包,6157公支;南疆喀什棉一包,5801公支。分别单唛试纺,然后打样品混织、试染。布面出现较轻横档。 牋牋牋 实验二:北疆库尔勒棉一包,5743公支,含糖3.0;南疆喀什棉一包,5703公支,含糖1.5;分别单唛试纺,然后打样品混织、试染。结果布面出现较严重横档。 牋牋牋 回过头来再仔细分析《混棉排队表》,不难发现,从1日到12日,配棉由北疆棉占****,调整到南疆棉占比31.8%,再加上含糖差异,故引起了织物横档疵点。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2) 1.1.2.5实例:某公司特纺C32支,纤维公制支数差异引起的织物横档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3) (1).混棉排队表(2)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4) (2).原因分析 牋牋牋 a.混棉中原棉的细度差异7090-4985=2105公支; 牋牋牋 b.洛浦棉7090公支用完,接批的是阿克苏棉5058公支,相差2023公支; 牋牋牋 c.盘与盘之间平均细度变异*大值431公支。 牋牋牋 参考《原棉性质差异的控制范围》分析,以上三个方面任意一项都会造成织物横档疵点,本批配棉中三项影响因素同时出现,因此出现织物横档疵点是必然的。 附:纺纱配棉时“原棉性质差异的控制范围”
1.1.3纤维荧光度差异引起的“织横”。 牋牋牋 一是一次配棉中棉包的uv值*大差异为10;二是每次配棉之间的uv平均值的*大差异为1. 牋牋牋 实例:不同产地原棉色泽差异过大,生产管理不到位导致的筒子“花纱”。 1.1.3.1《混棉排队表》(3)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5) 1.1.3.2成因分析:当时配棉的实际情况是: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6) 乌兹别克斯坦棉 包重220公斤 次白棉牋 松包后高度成倍增加牋牋牋 牋牋牋 喀麦隆棉牋牋牋 包重230公斤 白棉牋 松包后高度稍有增加 牋牋牋 97年新疆棉 牋 包重80公斤黄棉牋牋松包后高度不增加牋牋 牋牋牋 正确的削高填平方法是每包高棉就近紧挨着该包填缝整平,盘面平好后,每件棉花的抓取比例应保持基本一致。但由于该公司对配盘工作监督不到位,配盘工质量意识差,工作不负责任,他们在平盘时,竟然将高度成倍增加的乌兹别克斯坦棉,推倒致新疆棉的上面。导致前期上部抓棉时,配棉各成分所占比例严重失调。造成混棉不匀,制成筒纱后,筒子端面显现出严重花纱。 1.2.细纱支数差异的影响牋牋 占比10%牋牋牋在这里我们也可以举例说明。 牋牋牋 某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配纯棉32支纱,在市场上很叫响。但是有一家客户投诉针织布面上发现有“横档”。并寄来了布样。该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通过对布样进行仔细的观察、拆布分析。发现部分纱线发粗。应该是错支纱引起的。但是,从该公司的工艺设计、实验室监控方面分析,不应该出现错支现象。后来,通过对运转系统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过“异常现象”的回忆、调查、访问。其中有个管理人员回想起来,她们在班中遇到一个情况,有一台细纱机两面纺的纱粗细不一样,其中一面成形较粗,出现“磨刚领”现象。就叫跟班修机工处理了一下设备故障,对所纺的纱没采取任何措施,仍然投放到正常生产中。通过询问那名修机工,才知道当时的情况是“后罗拉轴头牙齿和其传动牙齿脱开。实质上是后区没有了牵伸效应。导致所纺的纱偏粗,即错支。 1.3.纱线捻度变异的影响牋 占比10% 实例:某纺织公司曾经纺过一段纯棉16支灯芯绒起绒用纱,一开始使用时,客户经常投诉布面上有“横档疵点”。该公司即派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前往客户处,现场分析形成原因。认为是捻度不匀引起的。回来后通过对生产16支纱的细纱机进行抽样测试,捻度不匀率超过3.5%。随即安排细纱平车队对细纱机锭带长短进行校正;对细纱锭子进行了锭脚清洗并重新加油。问题得到了解决。 1.4.纱线毛羽的影响牋 占比10% 2.通过多年的纺织生产实践经验,我们也总结出了,在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等过程中存在的影响“织物横档疵点”的因素。 2.1原棉在接批过程中产地、品种、色泽、或物理指标如细度、成熟度等差异过大; 实例:纯棉特纺40支纱出现“织物横档疵点”成因分析: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7) 2.1.1《混棉排队表》(4)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8)牋牋 2.1.2原因分析 a.查客户用纱的生产时间,属于5月9号~6月13号生产。 b.公司通过对《混棉排队表》进行分析发现:2006年5月11日,美棉接美棉时,去掉13,4%公支为6034,接上一批公支为5295,公支支数差为739公支;5月17号、29号美棉接美棉分别去掉13.4%公支为5295的原棉,接上的公支为6189,公支支数差为894;6月7号,去掉12%公支为5068的乌棉,接上13.0%公支为6189的美棉,公制支数差值为1121;6月7号,配棉产地变动达到25.4%;6元12号,又去掉12%公制支数为5710的乌棉,接上12%公制支数为6389的乌棉,公支支数差为679公支。以上几种情况的出现,导致盘与盘之间*大平均公制支数差为:452公支。因此我们认为:接批原棉的公制支数差异较大;接批原棉产地变动较大;盘与盘之间平均公制支数差较大;是形成“织物横档疵点”的主要原因。 2.2配盘图设计的不合理; 2.3没有严格按照配盘图及配盘要求配盘,如棉包位置放错位、削高填缝工作做的不好、不留盘底等; 2.4在制品生产过程中存放时间过长,未做到“先做先用”,导致纱线颜色差异; 2.5生产过程中用错半制品,如棉卷、棉条、粗纱等; 2.6在络筒、装包或客户使用过程中混支、混批; 2.7库存棉纱在销售时未做到“先进先出”,按日期销售。 2.8库存原料过少。 牋牋牋 近几年由于纺织行业不景气,许多企业举步维艰,流动资金缺乏,原料库存量少,有的企业甚至到了基本无库存,买一点用一点。导致工程技术人员配起棉来捉襟见肘,更容易在质量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织物横档问题频繁出现。 牋牋牋 因为“黄白纱”的危害*大,一旦下游客户在生产过程中大面积出现“织物横档”,损失会相当大,索赔起来,对有些企业可以说是致命的。会伤企业的元气。 牋牋牋 比如我们了解到业内的一个较为出名的企业,规模10万枚纱锭。企业红火的时候,库存原棉保持在2000吨左右,企业低谷时,库存棉不足一百吨,每天30~40吨的生产量,怎能保证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保证不了,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人员就要负主要责任,致使一些企业频繁更换生产和技术主管,越换管理越混乱,形成了恶性循环。 牋牋牋 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一个企业要想正常发展,一是要保持人员相对稳定;一是要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9) 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连续性、延续性。制度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换一个人、换一套制度。只能在原来的制度基础上优化、创新。否则,会把生产秩序搞乱、会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9蒸锅蒸纱不良。 3. 在纺纱生产中如何防止“织物横档疵点”纱的产生。 3.1要从源头“原料”开始抓起。原棉的产地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棉花种植、气候等条件的差异,有时会影响纤维比色差和品质的差异。配棉前应了解各地区所产原棉情况,,以便取长补短。了解、测试不同产地原棉的物理化学性能,为科学合理配棉提供参考依据。为此,我们可以给同仁们提供如下参考资料: 《我国不同省区棉花色特征的聚类分析》 摘要 棉花的色特征是棉花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不同省区的棉花,由于棉花的品种不同,棉花生长的生态条件不同,同一等级的棉花色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传统上,我国棉花按产地分五大棉区: 一、黄河流域棉区,包括河北省(承德地区除外),山东省,河南省(西南部除外),山西省汾河下游,陕西省关中,安徽、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是我国主要产棉区之一。 二、西北内陆棉区,以新疆为主,包括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 三、长江流域棉区,包括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以及陕西省汉中地区。 四、北部特早熟棉区,以辽河流域棉区为主,包括辽宁,河北承德地区,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宁夏及甘肃黄河以东地区。 五、华南地区棉区,包括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云南五省区的大部分,福建、贵州两省的南部及四川的西昌地区。 各省区棉花的色特征存在差异,他们能否按地域聚类成几大棉区呢?这样的研究分析,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我国棉花色特征的认识,而且,在制作我国棉花色特征实物标准时,不必每个省区分别制作,而可以分成几个棉区。 …… 31级棉花的聚类分析结果: (1)河北、天津、河南、山东、(四川)聚为一类,都属于黄河流域棉区; (2)湖北、湖南、江苏、安徽聚为一类,都属于长江流域棉区;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10) (3)陕西、甘肃、(辽宁)、新疆聚为一类,除辽宁外都属于西北内陆棉区; (4)江西属于孤立点。这样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的棉区划分相一致。对科学合理配棉很有参考价值。--- 3.2科学合理配棉。配棉、接批时要依据“原棉性质差异的控制范围”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差异范围;设计好“配盘图”;排包时要遵循“轴向措开,周向分散”、“削高填平”等原则。 3.3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和监督 3.3.1严格按照配盘图排包配棉。 3.3.2削高填平工作要做到位。 3.3.3留好盘底。 3.4在制品要坚持“先做先用”原则。 3.5成品要坚持“先入先出”原则。 3.6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监督工作一定要到位。 如有的企业在配盘监督方面做的就比较到位。(1)值班长或前纺组长现场监督排包配棉。(2)纺纱试验人员记录所配原棉情况。(3)配盘前,上一盘留的盘底是否合格,要经实验人员验收。(4)新盘平盘后要经实验人员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生产。(5)以上工作完成后,相关人员要在《用棉通知单》、《配盘、盘头、盘尾监督检查记录表》上签字。 3.7要保证原料有一定的储备量。 3.8严格蒸锅蒸纱操作程序 使用蒸锅蒸纱对黄白纱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8.1蒸锅内水质的要求,PH值=7,以纯净水为宜,无纯净水可用深井水,沉淀过滤后使用。 3.8.2蒸锅因温度不足而产生异热性,加湿和定型效果差,容易损坏纱线导致黄白纱。温度应达到*佳无水滴,异热性能好,渗透力强,加定型均匀,即饱和蒸汽才是纺纱蒸汽处理的*佳气体。 3.8.3蒸好纱后,应捡出因水滴造成的点状黄白纱。 3.8.4要严格控制每批纱间蒸纱的回潮差异。 参考文献: 牋牋牋 1.《现代纺织技术》第11卷(2003)第2期“认识始于实践”。 牋牋牋 2.zellwegeruster 专题讲座“织物横档疵点”。 牋牋牋 3.《中国纤检》2005年第2期“我国不同省区棉花色特征的聚类分析”。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牋牋牋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