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30日,第14届亚洲纺织会议(ATC-14)在香港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创新发展与供应链重构”的主题报告,全面解读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创新发展成果、面临的新环境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纺织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创新成为重要动能 十三五”以来,我国纺织工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总态势,我国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主营业务收入、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增长率、出口总额和工业增加值、投资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回落并趋于平稳,进入了由大而强的发展新纪元。 创新是推动我国纺织工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变强的重要推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的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科技投入加大和科研成果丰硕等几个方面。 中国纺织工业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空间 未来我国纺织工业仍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增长的动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虽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纺织行业主要指标增速明显回落并趋于平稳,但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产业规模仍将为未来纺织工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完备的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使原料、加工和终端环节之间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亲和力,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二、消费升级带来巨大消费潜力,我国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随着消费收入的增加而稳定增长;供给转型造就巨大市场空间由于规模大、体系全、发展程度差别大,中国纺织工业的供给转型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品类的技术与产品都有巨大的需求。 三、日渐开放的对外格局将拓展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空间,强化行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进资源禀赋的互补与创新能力的协同;日渐完善的创新生态能够增加行业对复杂环境与多变预期的适应能力与应变性。 创新驱动下的纺织工业价值引爆点 一个快速变化、深度关联、对立统一又充满未知的世界里,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改变。创新驱动下,将形成纺织工业的六大价值引爆点,即智能、体验、共享、责任、即时和信用。 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应用并渗透到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纺织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提升产业效率;消费体验成为纺织服装产业重要价值来源,德勤研究显示在过去的2-3年中,消费“体验”与消费“物品”相比,成为消费过程中更重要的元素;经济发展与资源分布不平衡使得盈余成为普遍现象,商品质量提高、更新更快,使“使用寿命”低于“物理寿命”,加剧资源闲置,共享潜力巨大;责任价值来源于资源循环、节能降耗、产品溢价以及资本市场的认可,行业层面的责任公式正在形成,共建正在开展;缺少耐心与短暂关注正形成一种消费趋势,创新迭代在加快,要求产品供应更敏捷,速度已然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提升信用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经济效率、强化协同能力、增进市场认可,随着数字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融入,信用数字化趋势加快,信用的价值与应用日益强大。 技术创新是打造“新三板”、重构供应链的关键支撑 未来,纺织行业需加大力度构建以科技产业、制造产业、时尚产业为架构的中国纺织工业“新三板”,完善供应链生态,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与协同。而创新则是打造“新三板”、重构供应链的关键支撑。 十三五”时期,中国纺织工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将重点实施一是突破六大类30项共性关键技术,其中纤维材料高新技术5项,先进纺织、染整及高附加值纺织品加工技术4项,绿色制造技术4项,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6项,先进纺织装备7项,纺织信息化技术4项;二是在全行业重点推广100项先进适用技术,其中纤维材料加工技术18项,纺纱织造新工艺技术13项,染整新工艺技术19项,产业用纺织品10项,国产化纺织机械28项,以及纺织信息化技术12项。 夯实基础能力,蓄积发展势能,聚焦材料技术,提升价值含量,深化智能制造,改善行业质效,发展绿色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的时期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中国纺织行业保持了稳定增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身处一个快速变化、深度关联、对立统一又充满未知的世界,中国纺织工业必须加快由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的绿色产业和文化导向的时尚产业迈进的转型升级的步伐。依托技术创新、文化积淀、复合型人才、智能化设备,不断推进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进一步推动资源再分配,产业体系重建,产业布局优化和产能整合;加快速度建立系统化、协调的纺织品供应链,创造我国纺织工业的新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