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因H&M的一则早期声明,将新疆棉事件从行业圈推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于很多圈外的朋友而言,可能还并不清楚新疆棉事件的前因后果。
据每日粮油收集的资料显示,关于新疆棉问题在棉花产业圈里,早在去年四季度已经初露端倪。当年12月2日,美国土安全部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对新疆某企业生产的棉花和棉制品发布预扣令,禁止相关产品进入美国。
至2021年1月14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表示,美国将禁止进口来自中国新疆地区的所有棉花和番茄产品,该禁令适用于用新疆种植的棉花制成的棉纱、服装和纺织品。
随后,才是以H&M、耐克、阿迪达斯等为代表的各路马前卒们粉墨登场——他们抵制的根源是因为利益一致。
关于为何他们会选择新疆棉,我们不妨看一个案例:
资料显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棉纺织品在美国进口市场中的比例从之前152 0173 3840年的17.4%提升到1956年的60%以上,低廉的进口产品击垮了美国的纺织工业,长达半世纪的日美纺织战就此展开,并*终以日本政府和纺织业界实行《自愿出口限制(VER)》和《日美棉制品协定》缓解。
而现在,随着中国纺织业的飞速发展,纺织品领域变成了中美之间的竞争——当然,对于中美两国2018年以来之间的贸易争端,新疆棉还有另外一层意义。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统计数据显示,新疆有一半以上的农民(约700万人)从事棉花生产,其中少数民族约占70%。新疆棉花是当地种植户特别是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棉花及其下游加工产品的收益关系到数百万新疆农民的生计和生活。
对于一些所谓的知名服装品牌而言,有人牵头,趁机打压下快速增长的中国服装业,更能巩固自身的“高贵”地位。
据悉,由于新疆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得棉花的产量、质量均位居全球主要棉花生产区的首位,庞大的供应和稳定的品质,在促使我国棉纺织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内的服装制造业带来腾飞的契机。
如今市面上很多国外服装品牌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都选择中国工厂制造,而近年来我国的本土服装品牌有了质的飞跃,像李宁、安踏、特步、GXG、海澜之家等深受我国民众喜爱,这些本土品牌不仅设计创新水平突飞猛进,而且质量过硬!
消费群体的剧变,叠加服装产业产能过剩,让不少曾经红火的品牌如Esprit、VEROMODA、ONLY、佐丹奴在电商大潮中被冲得七零八落。
和其他新兴产业一样,中国服装业也正在慢慢地改变着全球服装市场格局。
这种改变是一个大潮流、大趋势。
资料显示,从2015年开始美国方面就已经开始有意降低对我国纺织业的进口比例,将更多的订单分流至印度、越南,但截至目前为止,我国依旧占据全球纺织服饰出口市场的近40%左右的份额。
特别是在去年,在防疫物资带动下,202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912亿美元,同比增长9.5%,创2015年以来新高。而进入新年度以来,我国纺织原料及制品出口近400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大涨27.7%,其中新疆对美出口增长更是惊人,总金额为6440万美元,增幅达到了113%。
而*新数据也显示,在棉花产量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背景下,今年1-5月我国棉花进口大幅增加至131万吨,同比增长70%。
在供应供应保持增长的同时,本年度我国棉花库存将下降至774万吨——供应增加、库存下降,这表明中国棉花市场依旧畅销,新疆棉依旧受市场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1-5月的棉花进口中,虽然美国依旧占据主导,但自4月份开始,我国对印度棉花的采购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当期从印度进口棉花78767吨,环比增66%,同比猛增367%,取代美国成为*大供应国。
此外,由于新疆棉花继续受欢迎,有关方面目前已经转移目标,计划对我国新疆的太阳能产业搞事情。
资料显示,美国是光伏技术的起源地,但是目前中国在全球光伏产业中位于无可动摇的**主导地位,新疆太阳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新疆棉纺业。太阳能产业中,多晶硅的生产是重中之重,根据相关报告的数据,中国多晶硅产能为56.7万吨,占全球产能85%以上;新疆硅料又在这其中占据大头,达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