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订单因疫情从印度转到国内?我们去江西这个服装大县看了看

百检网 2021-12-07


  “从7月份开始,服装生意就恢复得差不多了,8月份以后,订单排得很满,排到明年了,有些订单是从海外转过来的”,企业主谢隆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隆发的小企业在江西赣州市于都县,如果不提这里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外界知道这里的人可能不多,但就是这样一个县,藏着我国服装业强劲的秘密。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8月当月,全国纺织品出口额152 0173 3840.2亿美元,同比增长47%;服装出口额162.1亿美元,同比增长3.2%,实现年内首次月度正增长。具体到于都县,截止2020年9月,全县今年纺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87.34亿元,同比增长4.73%。对于都县来说,这样的数据背后是一段关于产业转移的故事,是抗击疫情把握产业机会的故事,也是脱贫的故事。

  东莞打工人回乡做服装,“一年要出厂大约50万件衣服”

  今年40岁的谢隆发,15岁就从于都老家去了广东东莞打工,进了一家制衣厂。他说,那个时候,有不少老乡都在东莞的服装厂打工,新人要进厂必须“老带新”,而且是三带一,也就是三个老工人才能介绍一个新工人进去。

  在东莞做了十多年服装之后,谢隆发于5年前回到了于都,开了一家服装小作坊,全家总动员,老老小小全都上。现在,他的企业有五六十名工人,生产车间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说是工厂,其实就是类似城中村里多层楼房的底层商铺,每间不到200平米,十来个工人干活。

  于都给人的感觉是,像谢隆发这样的服装企业似乎遍地都是,不管是工业园区、城区,还是村镇,服装工人们都在全神贯注地赶工。

  “一年要出厂大约50万件衣服”,谢隆发说,“我们那时候进厂求厂家,现在轮到自己招人,要求工人,不好找。”

  在他的车间周围,全是各种制衣厂,密密麻麻地贴着各种招工广告。有广告写着:“本厂常年做雪纺衬衣,自营自销,单价合理,工资每月5日发放,全勤奖100元/月”。还有企业招平车工、打边工、中烫工,广告上强调“货源充足”。

  工人不好找让谢隆发着急,但订单足却是工人们高兴的事情。一位62岁的女工说,上半年因为疫情没什么事情做,现在好了,每个月能赚到两千多块钱。

  于都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办主任丁有胜将谢隆发这样的小企业称之为“卫星工厂”。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于都,这样的企业多达3000多家,从业人数高达30万人。

  丁有胜坦言,因为大家认为做服装不挣钱,听起来也不够高大上,所以并不重视服装业,招商引资更要高科技。直到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各县(市、区)要选定首位产业主攻工业发展,并明确于都应将服装作为首位产业。

  “(定位)基于两点,一是人口优势,于都110多万人,劳动力69.6万人,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于都有人口红利;二是产业优势,69.6万人里面有30多万人从事轻纺服装,我们*大的资源在这里。”丁有胜说。

  于都明确将服装业作为首位产业,2017年出台了称之为“服装10条”的政策推动产业快速成长。在丁有胜看来,服装业更大的好处在于*强的就业吸纳能力,“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于都县位于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2020年4月刚摘下贫困县的帽子,是江西*后一批脱贫县之一。

  后疫情时代,“很多订单转到我们这里来了”

  在于都,卫星工厂像小草一样丛生,但是,大多数企业仍处于模仿、贴牌阶段,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本地品牌少,绝大部分企业为代加工企业,且大多承接广东、福建等地的二、三手订单,综合竞争力不足。

  谢隆发说,于都的厂子利润很薄,竞争很激烈,“大家主要靠跑量,没有量就赚不到钱,一件货的利润还不到1块钱”。

  于都服装产业的另一个问题是,产业链还比较单一,如原辅料、纽扣、制线、绣花、洗水、包装、物流等关联企业缺乏。

  不过,这种局面正在改善。丁有胜介绍,于都离粤港澳大湾区很近,又有《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优势,对沿海服装产业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企业转移的同时也在做产业升级,这是内陆地区的大好机会。

  大型品牌企业的车间与卫星工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产情景,一边是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另一边则是自动化、智能化、定制化的生产方式。于都希望抓住这个机会,让其服装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攀升。针对当前沿海地区出现企业抱团转移的新趋势,丁有胜说,于都就以商招商,推进产业链招商和组团招商。

  在于都脉动智能制造时尚产业园,《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赶制茵曼的订单。

  2018年,脉动智能制造时尚产业园落户于都,总投资20亿元。该产业园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茵曼是汇美集团旗下的淘品牌,以前主要是找人代工,现在自己做制造,而且是智能制造,希望进一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品质。

  赢家时装是我国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于2014年投产的赣州工厂是于都*大的服装企业,生产车间已经达到较高的智能制造水平。该公司工会主席萧智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成衣企业落户于都,可以带动整个服装产业链的发展。

  总投资20亿元的江西顺龙服装水洗有限公司的车间主体部分已基本完成,车间水洗设备也已安装调试完毕。这个项目达产达标后,年产值在30亿元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

  丁有胜表示,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甚至是全国行业龙头都陆续选择了于都,有些原来看不上于都的企业,今年又主动找过来了。“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有了强大的弹性供应链以后,这种吸引力就更强。”

  今年1至9月份,于都招商签约纺织服装类项目22个,签约金额48.85亿元,其中既有成衣生产企业,也有面辅料制造商等配套企业。

  “今年,国内疫情控制住了,国外印度越南疫情很厉害,很多订单转移到我们这里来了”,丁有胜说,“既然订单来了,客户就能看到我们的供应链能力,就不会再离开,今后就要稳住这些客户,而明年将是于都服装产业腾飞的关键之年。”

百检能给您带来哪些改变?

1、检测行业全覆盖,满足不同的检测;

2、实验室全覆盖,就近分配本地化检测;

3、工程师一对一服务,让检测更精准;

4、免费初检,初检不收取检测费用;

5、自助下单 快递免费上门取样;

6、周期短,费用低,服务周到;

7、拥有CMA、CNAS、CAL等权威资质;

8、检测报告权威有效、中国通用;

客户案例展示

  • 上海朗波王服饰有限公司
  •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市长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纽特丝纺织品有限公司
  • 无锡露米娅纺织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