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明,溢达集团核心生产基地,被疫情影响了的生产正在恢复。不过,工厂内仍保留了一条口罩生产线设备未拆除。在*高峰时期,溢达有90%的制衣产能都转投到了口罩生产中。
溢达所处的纺织服装业,是自疫情发生以来外贸萎缩*显著的产业链之一。而作为亚洲*大的纯棉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溢达也面临****的考验。今年,溢达业绩更遭遇了近年来少见的下滑。
在国内和全球掀起的“二次抗疫”压力下,这家服装外贸巨头开始以资源、市场的平衡布局来规划着“突围”:短期内以转产口罩来实现生产资源的均衡配置,长期内则以自主品牌建设和加速高附加值新品研发来重塑市场布局。此外,4月—7月溢达将忍痛先后关闭全球4个工厂,将收缩的产能集中放到佛山、做强佛山基地,并优化桂林、新疆等生产基地建设。
抗疫,转产,直播,消费再定义,市场均衡调整。新形势扑面而来,新试水源源不断。这家纺织服装外贸龙头企业如何度过危机,并开启更长远的蜕变?
△溢达纺织工厂(受访者供图)
服装龙头企业练就“过冬术”
今年疫情让不少产业进入“行业寒冬”。而对于一家依赖出口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这个“行业寒冬”尤其难过。
在溢达工厂,数百万件服装订单积压在仓库。“受疫情*大打击的是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占我们销售份额的83%。海外客户门店关闭,让我们不要发货,放在工厂。很多客户都延后付款了。这个打击对我们太大了。”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伟萍说。
溢达是全球多个知名品牌的面料、成衣供应商,连续15年在中国男士全棉梭织衬衫出口额排名中位居**。整个溢达集团的业务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自疫情发生以来,服饰却成了外贸萎缩*显著的产业链之一。
抽样调查显示,企业出口订单较大幅度缩减,部分集群已出现暂停甚至退单现象。“订单取消是*严重的。上千万件服装订单取消,一个季度的产能没了。”马伟萍说。
春节过后,一般是服装业春装销售和秋装生产的旺季。今年的形势却大不一样。在经历了年初的国内抗疫和此后的全球疫情蔓延后,目前行业消费力和订单均远未恢复。
抗疫,订单取消,现金流冲击。面临全新形势的溢达,对此的反应是果断做出战略调整,该收即收,该转即转,以求达到各种资源的平衡布局与充分利用。
△溢达纺织工厂(受访者供图)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溢达开始深入新疆、常州、桂林等地建工厂,均衡生产布局,并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等新理念。然而新形势下,溢达集团董事会作出决策,4月份关闭了土地合约到期的浙江奉化制衣厂,以缓解招工难、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整合业务、压缩成本,溢达此后相继关闭马来西亚和毛里求斯的三个工厂。据马伟萍介绍,溢达把收缩的产能放在了产业链*齐全的佛山高明。
同时,通过当机立断转产做口罩,溢达自行解决了数万员工防疫物资需求,更让人力资源与产能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得以在口罩生产与服装生产间灵活调整。
危机下,一系列新的探索、试水和变革,在这家全球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内上演。
转产做口罩不只是“应急”
今时今日,国内的生产在逐渐恢复,但溢达位于高明的工厂内仍保留了一条口罩生产线设备未拆除,以保证随时可以灵活调整生产资源。在*高峰时期,溢达制衣厂有90%的产能都转投到了口罩生产中。
在疫情暴发之初,防疫物资成为了企业复工复产的命门。凭借产业技术基础和资源积累,溢达加入了自产口罩的行列。而在购买设备生产普通一次性口罩,还是自主研发一款功能性更强更环保的口罩之中,溢达选择了后者。
尽管在制衣领域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口罩生产对于溢达来说仍是一个十分陌生的领域。
为了能够在口罩资源供应方面快速应急,溢达2月初就成立了口罩生产筹备组。一方面,溢达整合所有能利用的现成资源投入制造口罩的新业务,比如在现有防水和抗菌处理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突破和改良,有效利用自身面料生产力和强大采购供应链等。
与此同时,溢达设备研发中心快速启动自动化口罩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截至6月中旬,溢达共研发投入使用29套自动化口罩生产设备,每套包含4个小的自动化设备,合在一起相当于一个小型自动化口罩生产线。
△疫情下,溢达纺织转产做口罩(受访者供图)
在多轮头脑风暴和自主摸索后,溢达开发的“十如仕”棉布口罩应运而生。广东溢达制衣厂副总经理刘志鹏介绍,该口罩可水洗重复使用至少30次,并配有独特的耳绳调节器;商标上的二维码则能让消费者查询货品真伪和使用清洗方法等信息,也为溢达提供口罩销售使用的大数据。截至6月中旬,溢达生产口罩近4000万只,已销售3500万只。高峰期,溢达口罩产能**达一百万只。
对于溢达来说,口罩生产不仅是应急举措,更是平衡资源布局的支点。生产口罩需要原料采购以及纱、布等原料生产环节的配合,可分担部分由于订单取消、产能不足而闲置的人力。而随着各国各地疫情逐步趋稳以及成衣订单回暖,溢达逐渐将口罩产能和研发精力转回服装生产,并将部分口罩产线从中国移至越南。目前其国内仅保留一小部分口罩产能以应对紧急或特别需求。
而随着战略调整的深入,口罩产品不再只是疫情期间的“刚需”和企业的权宜之计,而是成为了溢达长期产品策略的一部分。目前,溢达仍然在继续研发新的口罩产品种类,在功能性、舒适性、美观度上探索新的突破。
“我们会不断研发、丰富‘健康’产品线,并充分结合、整合我们的技术优势和环保理念。”马伟萍说。
抓住做强自有品牌的新拐点
除了生产平衡,市场布局的平衡术也早已提上议程。在外贸受到重创的背景下,一直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溢达开始进一步重视内需。
这其实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下的战略抉择。近几年国潮的风行、国产服装品牌的崛起,再加上如今疫情冲击了国外品牌,让挖潜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此前,溢达的主要客户大多来自海外;行业内曾盛传,美国将近1/6的衬衫都产自溢达。相较之下,溢达的国内客户并不多,尽管其也为李宁等国内知名品牌供货,但国内业务整体比重并不大。
如今,情况开始改变。马伟萍表示,溢达非常看好国内需求。如今国产品牌发展势头不错,如安踏等企业通过并购海外品牌,在全球成为后起之秀。“如果中国消费者的理念重新定位,国内市场会有很多希望。”
“我们计划逐步调整国内外业务比例,扩大内需。”在马伟萍看来,此前一直主打高端男士成衣定位的溢达,也将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今年将加大与国内品牌的合作力度,争取接到更多订单。
溢达挖潜内需的一大重点,是进一步做强自主品牌,减少对海外大客户的依赖。溢达是国内外多个知名品牌的面料及成衣供应商,堪称“巨人背后的巨人”。相较之下,其自主品牌“十如仕”和“派”无论是品牌声量还是规模,都还不够突出。溢达集团品牌及分销董事总经理潘楚颕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之前溢达发展自有品牌还处于慢慢摸索的状态,今年的特殊情况适合进一步对自有品牌进行商业拓展。
对溢达来说,做强自有品牌的新拐点已经到来。5月,溢达在上海举办十如仕品牌的新品发布会。今年以来,溢达还加入了直播经济的大潮,3场直播吸引超过3万人次观看,总成交金额近40万元。
在平衡布局、探路自有品牌建设等一系列突围中,溢达也越发意识到企业内功所起到的作用。
无论是危机突围还是长远发展,终归要靠人才、技术。“溢达尤其重视人才。”马伟萍说。在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硕士生超100人,约20位员工有中国内地以外学校留学经历(含香港留学人员),其中经理以上级别人员11人,占比约55%。今年溢达的直播中,这批名校毕业的高管上阵做主播,成为企业推介自有品牌的代言人。
身处偏僻的高明却留住了大量的高端人才,溢达怎么做到的?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溢达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留人,专门购置并精装修了近百套公寓低价租给员工,租期3年,相当于员工自主买房前的周转期。“不少高学历员工工作3年后完全有能力在佛山安家。”
此外,通过导师计划、因材施教提供加速发展的人才培养项目等,溢达筑起了自己的人才高地。“我们尊重每位人才,毕竟人才为企业乃至行业带来的改变是颠覆性的。”马伟萍说。
◎记者手记
对潜在危机的长期响应能力,你的企业具备吗?
疫情下,有一大批佛山企业展现出了应对危机的快速响应能力。溢达正是其中之一。
通过高效率转产做口罩,溢达满足了自身和市场上对防疫物资的需求,暂时缓解了部分劳动力闲置的问题,开拓了部分新市场。
然而疫情影响毕竟只是暂时的,对于企业来说,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口罩生产上并非长久之计。随着疫情的好转,企业需要及时把精力转回来,放在自己的主打产品上。生产口罩只是对突发危机的短期响应,企业更加需要思考和锻炼的,是对潜在危机的长期响应策略。
这一点上,溢达也付出了扎实的努力。防疫后期,溢达及时将主要产能回归服装制造,并且从口罩研发生产中延续出对一系列健康类新产品的开发能力,足见其对做好自己主业的重视。
跳出短期危机,溢达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做强自主品牌,同时洞悉并抓住千变万化的服装消费潮流,在消费市场走出一条更宽的路。
经济学家周其仁今年5月在佛山调研时表示,国内服装企业要研究日本的优衣库、西班牙的Zara等大火是什么道理。纺织服装企业要思考,“以后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时代,还是越来越休闲的时代?谁是下个时代的大品牌,潮流说了算,在这方面企业要有非常清醒地认识。”周其仁说。
疫情是短暂的,但趋势是长远的。溢达的平衡术,更在于对未来的平衡。
作者:吴欣宁 佛山经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