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工人返乡也开始了。
我们对之前媒体报道过的一线纺织工人成为稀缺资源记忆犹新,这次一线员工返乡对于企业也是一种考验,老板们心底也会有一种担忧:他们年后还会回来吗?
考验的是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企业的价值判断。
详情点击链接:
在大的方面,今年行业不是很景气,来年估计也会延续今年的发展态势,在我们为明年行业发展担心的同时,其实更应该思考企业的发展战略。如果没有中美贸易摩擦,可能还会有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本质问题不是中美贸易摩擦导致我们日子难过,而是发展模式面临着新一轮调整期。过去单纯靠低价高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只是如果没有中美贸易摩擦这一突发事件的刺激,国内从业者可能还处在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假舒适状态中。
我站在一个行业媒体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这些年的大趋势和小变化。
2014—2019,发生了什么?
纯棉产品占比下降,新型纤维大受欢迎
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2014年棉纺织行业投资增速仍保持一定速度,表明行业还是有投资的空间。
2019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019年以来,纺织行业投资意愿低迷,1-11月,我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8.7%。
从2014年的纱、布品种结构来看,我国纯棉产品产量占比呈下降趋势,而新型纤维产品占比增加,尤其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
这几年,企业的发展思路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从2019年11月中旬举办的新型纤维、纱线面对面洽谈会上了解到,再生、功能性产品成为企业追捧的产品,一些国内代理商代理的新型功能性纤维销售形势较好,虽然目前国内市场还不大,但是我们能够看到企业为了打开市场做出的努力,如果将来市场成熟了,他们现在的努力,都会累积成前进道路上的阶梯。
百年难遇的产业转移
2014年,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意见》。2015年新疆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新疆纺织高歌猛进,短短几年,新疆棉纺产能已达到1400万锭,从国家政策导向上,可以看出,要把中低端常规纯棉产品引入到人力资源丰富、人工成本更低的地方。像在电力、人工成本相对不占优势的东南沿海地区,想要盈利就是要生产一些化纤混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智能制造,让企业如虎添翼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中国首次将建设制造强国作为战略目标提出,纺织行业智能制造也成为之后几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一句题外话,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强国战略让美国特朗普对中国崛起感到恐慌。
江苏大生与经纬纺机合作建立**个智能化车间,无锡一棉、魏桥纺织、新疆利泰、山东华兴、苏州震纶、康平纳集团等企业都建立了智能生产线。今年,经纬智能公司与武汉裕大华合作的10万锭全流程夜间无人值守工厂示范线,万锭用工从55人减少到15人,让人感受到国内纺织企业对智能化的热情依然不减。
在我国3万多家规上企业群体里,纺织智能制造的成功案例,大多属于示范项目,少数刚开始小规模推广。
这几年,智能化热潮一直存在,甚至有一个观点是“不技改是等死、技改是找死”。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说,可以支持智能化改造的成本,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无异于一场豪赌。
但是从长远看,智能化制造是必要的,投资智能制造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在人力成本不断高企的发展趋势下,用工越少才能越赚钱,越具有竞争力。
大势不可挡,唯有迎风起舞,才能跟上时代节奏。
我们都知道山顶观景,视眼开阔,风景优美,但是能够登顶者却要比别人付出百倍的努力。
如果你还在为明天的行业担心,请不要只是叹息,不如冷静下来,用心研究国内需求变化,研究产品转型升级之路。
有时,方向对了,比你走了多远更加重要。
春节后,你会回来吗?欢迎留言探讨。
本文为《中国纺织行业存在的问题》专题之二,请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