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主导因素在需求
一、 全球棉花消费量快速增长
USDA4月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报告显示:2017/18年度全球消费量较上一年度增长122万吨,增幅达4.8%,消费量增长显著。其中,中国棉花消费量增长54万吨至871万吨,越南棉花消费量增长25万吨至143万吨。
通过国内相关数据的推算,我们认为国内的棉花需求增长主要发生在2016/17年度,且2017/18年度以来,国内棉花需求增速已经放缓。但结合价格行情来看,本年度棉花价格在增产100万吨的供应压力之下,价格仍可以维持震荡,也表明棉花需求的增长对价格有十分强劲的支撑,同时充裕的资源又是维持需求的重要条件。
所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棉花需求的变动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主导棉花价格的波动。
二、 棉花需求缘何增长?——*重要的是比价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7年,我国棉纱累计产量2749.7万吨,同比增长0.3%;2018年前三个月,我国棉纱累计产量524.3万吨,同比下降20.2%。(图)
在棉花需求显著增长的情况下,下游主要产品产量却出现了持平略减的现象,这说明,我国棉花需求的增长是在一个存量市场中产生的,其根本原因是纺织原料的结构性变化,而非下游终端市场复苏。
(一)涤棉比价走高,棉纤维使用占比提高
2016年初以来,原油价格一路走高。强势原油使得化纤成本大幅上升。据CCFEI统计,2018年5月2日涤纶短纤价格指数为8900元/吨,同比上涨1450元/吨,涨幅达19.5%。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其与棉花的比价进一步走高,棉花纤维比价优势增强,棉花在国内纤维消费中的占比持续回升。2018年3月,我国棉纤维使用占比回升至39.6%。
(二)内外价差收窄,国产纱保持竞争优势
近期受“德州干旱”、“On-Call订单较多”等题材炒作影响,美棉价格维持强势,内外棉价差再次收窄。2018年4月27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128B与Cotlook A 1%关税价差为611元/吨,再次接近历史低位。内外纱的价差也维持在0元/吨以下区间震荡,国产纱保持竞争优势。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2016年以来内外棉价差波动越来越活跃,波动区间逐渐加大。
(三)行业政策支持,新疆纺织快速发展
据了解2016年底,全疆棉纺企业纱锭规模达到1360万锭,经相关数据推算当年全疆棉花消费量约73万吨。2017年底,据有关部门估算,全疆棉纺纱锭规模达到1600万锭,测算棉花消费量约91万吨,同比增长18万吨。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疆内上产的棉纱市场竞争力较为明显,对一部分进口纯棉纱形成替代,加速了棉花消费回流国内。
一有资源、二有优势、三有政策,这正是国内棉花需求快速增长的重要前提。
三、 促进国内棉花需求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
(一)全球棉花资源有限
2017/18年度,全球棉花产需基本平衡。2018/19年度,美棉意向种植面积1346.9万英亩,较本年度增6.8%;印度棉种植面积预计为1080万公顷,同比下降12%,中国种植面积维持稳定。综合预计,新年度全球棉花供应将基本维持稳定。全球棉花需求若进一步增长,则势必带来产需缺口,致使棉花价格上涨。一旦涤棉比价回归到常规水平,棉花的替代优势将会丧失,需求将会快速回落。
(二)中国面临愈发激烈的外部竞争
在棉花进口配额政策不改变的前提下,中国将面临比国际上更大的产需缺口。随着储备棉的轮出,质优价廉的新疆棉投放量逐渐降低,储备棉的有效供应将会逐步减少。
按照当前的轮出节奏,本年度预计将轮出247万吨储备棉以调节市场余缺(其中包含2017年9月轮出的56万吨)。在此情况下,中国与印度、越南等国家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一旦用棉成本过高也会抑制国内需求。
四、 总结
综上分析,我们对于郑棉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棉花的需求增量作为替代品出现,其价格弹性大,这种需求来的快、去的也快,需要时刻关注“郑棉/PTA”、“郑棉/美棉”、“美棉/原油”等期货比价关系的变化,以此判断替代需求还是否存在。
同时中美贸易关系不确定性较大,其结果对中国的棉花需求影响或许中性、或许负面。
因此郑棉短期维持强势,但趋势性大涨的行情概率较小。可仍以区间运行对待,CF901合约上方压力位17000元/吨,CF809合约上方压力位16000元/吨。(中国棉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