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一 棉花市场的一致预期
大体上,市场对目前的国内和
一致预期的存在,使得市场走势非常纠结,成交清淡,上涨下跌均无动力。但短期的供过于求的压力还是非常明显,所以我们看到资金从01抽身离开,去买05合约了。目前1-5价差已经扩大到60元。1-5价差的逻辑也很清晰,就应该是平水,这样就可以抵消运输成本、仓库升贴水、以及其他的资金成本等。但多头把持仓移到5月合约,至少可以规避近期被交割的风险,同时享受一定的时间升水,因此1-5价差扩大到200-300元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再大一点,正套的资金又会进来了。
大家也很关注棉花期货能够出多少仓单,其中地产棉会有多少仓单,新疆仓库会有多少仓单。目前看来,因为质量和产量问题,地产棉的仓单比较困难形成;新疆棉的仓单在期货贴水逐步修复后,开始逐步形成。从棉花贸易的风格转变来看,在基差贸易流行后,棉花期货市场的仓单量将长期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往往仓单数量大并不能对市场形成真正的方向性压力,不过是让期货的贴水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例如-1000到-500的区间,可能都比较合理。如果新疆仓库的仓单数量很大,对期货会形成一定的压力,因为新疆的仓单不好消化。
二 当低估的需求被认识到,平衡表会有很大的改善
还记得在2016年年初,国内市场对棉花跌到8000的呼声很高,主要逻辑是国内需求很差,一些大佬用660万吨的需求进行估算,再加上前一年度的国储棉就卖了6万吨,而储备棉还有1100万吨,看8000也就没有什么不可想象了。但后来市场上发现棉花非常紧张,储备棉一下子卖了260万吨,市场纷纷调高需求,760万吨-800万吨需求开始被市场认可,到了今年,储备棉卖出320万吨,840万吨的需求已经被认可了。显然,15年对市场的需求过于悲观,是16年棉花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而这两年是市场需求逐步被认识的一个过程。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USDA的报告中。虽然USDA不想国内预期那么无下限,但也存在对需求低估的现象。然后,我们看到低估的预期在逐步被修复。中国棉花信息网统计了11月份USDA对历年的数据的调整,从13-14年度均在上调,累计消费上调接近60万吨。但是,这样就够了吗?笔者认为远远不够。谜一样的印度,消费这几年还在回落呢,但是不妨碍别人的棉价全球*高,棉花*紧张。不知道USDA基于什么样的逻辑把印度的消费搞这么低,但其国内紧张的棉花市场,让我认为后期USDA还是有可能把印度的消费上调。如果从15/16年度开始调整起,每年上调10万吨,将使得今年的期末库存再下调30万吨,想一想也很激动,这肯定是比下调产量、上调新年度需求什么得对供需平衡表的杀伤力更大了。可能印度会被调整,也可能不会被调整,或者其他国家的消费被调整,就像这次的东欧一样。*近几年全球经济的稳步增长,总要被棉花需求的提升所证实。
年度初期,我们都在担心国际市场除中国外增加的360万吨库存怎么办,感觉分解一下,也没有那么可怕了。用*新的11月份数据,除中国外的供过于求为352.9万吨,其中中国正常进口110万吨,中国可能轮入进口棉50-100万吨,需求上调每年20万吨,累计3年,60万吨,*终多余的也就80-130万吨规模,看起来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三“要么等时间,要么等价格”
一个朋友总结了一下现在的市场,“要么等时间,要么等价格”,非常认同。
等时间,等的是现货压力*大的时间过去,可能要到明年抛储开始。至少在春节前,整个市场的供应是比较宽松的,下游也没有加大补库的需求。这个时段去买棉花,还面临一定的风险。但等到5月份左右,就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下跌风险了,而且面临*后一年的储备棉红利,抢是必然的,价格向上的驱动还很大。
等价格,等的是价格达到一定的安全边际,使得棉花很有囤货的价值。从棉花的供需平衡表来看,基本上属于平衡状态,市场的需求不至于得不到满足。要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在产量比较确定的情况下,靠实体需要难以实现。但如果价格跌到一定位置,棉花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投机需求;而价格的下跌也可以促使种植面积的减少,这样才能实现供不应求。整体行情有可能概括为:小跌小涨、大跌大涨、不跌不涨。
目前来说,时间不到,而价格也不好,实在不是很好的买入点。但整个市场的一致预期,都在等那个机会,可能就等不来了,所以“等”的机会成本很大。
四 宏观经济一直好于预期,整体利好棉花
今年的宏观经济研究届的分歧*大,任泽平一个人对抗李迅雷师徒赚足眼球,因为经济运行的阶段还没有过去,不好说谁对谁错,但至少今年的经济数据是支持任泽平的观点的,宏观经济的韧性超出大部分人的想象。引用一篇文章中的总结多空观点如下:
任泽平并总结了经济空头(对应的策略是空股票、多债券)的观点,大致主要有以下三派:
1)**种是房地产周期空头,认为这一轮经济复苏是刺激房地产基建所致,不是新周期而是老故事,随着房地产调控升级,经济将重回衰退和通缩。这一派观点忽视了美欧经济复苏共振、全球贸易复苏、国内新一轮产能周期、新消费升级、制造业升级、互联网AI新能源新技术等积*力量,导致观点以偏概全。
2)第二种是金融周期空头,认为这一轮经济复苏是金融加杠杆所致,随着金融去杠杆和监管加强,未来将重回债务-通缩循环。这一派观点忽视了宏观高杠杆跟高储蓄率有关、房地产去库存传统行业去产能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等结构性去杠杆取得积*进展,而且过于强调金融周期而忽视产能周期,不接地气。
3)第三种是库存周期空头,认为2017年4季度-2018年上半年处于去库存周期,所以看空经济、看多债券。我们一直强调,中国经济正处于中期维度的新一轮产能周期上升期,以及企业合意库存水平较低,未来去库存对经济拖累较弱。过度解读放大短期弱去库,导致观点短视。
我被任泽平的评论说服了,因为和我切身感受比较一致的是。
从中国的消费情况来看,经济真的很不错。今年股市*大的看点是白马股横行,茅台市值往10000亿走,平安保险能够翻倍,格力电器也在翻倍的路上,虽然有股市风格转换的因素在里面,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消费支撑的业绩,有点想我们上面说的,市场意识到了需求被低估后的重估。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保时捷已经成为街车,买房都要全款还买不到,电商平台“双十一”的销量又创新高。这些情况即使有泡沫存在,也不可能是普遍的,消费升级,以及带来的产业升级,新产业的发展,都已经和以前有所区别。除此之外,整个发达国家的股市上涨已经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迭创新高,包括美国、日本以及欧洲诸国;欧美的PMI指数均表现良好;全球贸易出现明显反弹。这些都在证明,全球经济复苏是很明显的,原油的价格一再上行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经济的复苏。
宏观经济良好,从消费提升方面明显利多棉花消费,所以USDA一直在调整他们的数据,而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的二胎政策对全棉消费的影响。
但宏观因素方面的通货膨胀预期对棉花到底是个什么影响,蛮模糊的。要知道这个影响,我们实际上是有两个步骤:一是有没有通货膨胀预期;二是通货膨胀预期会不会导致棉花价格上涨。**步就很难,还好是宏观经济学专家的领域,看他们的报告就行了,目前看通货膨胀起头的分析说服了我;第二步就是我们棉花研究员的领域了,感觉更加困难。11年的大通胀,棉花是领头羊,去年的小预期,棉花也跟着动了一下,但今年6-9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较好,就丝毫没有影响到棉花的价格。此一时彼一时的事情,作为研究员真的无所适从,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过整体看来,至少两个传导路径,有一条是明确利多的,还有一条是有可能利多的,整体来看,外部环境还是不错的。
所以,综合到现在而言,短期的压力大家都是认可的,现货市场比较萎靡,但远期的市场,大家又都比较乐观,而且通货膨胀的预期到底会不会直接影响棉花价格,谁也说不清楚,所以还是再回到朋友说道的话:“要么等时间,要么等价格”,就怕等的成本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