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公布后,国内外各界不乏有相对悲观的观点出现,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矛盾突出,地方债务风险和房地产泡沫仍限制投资增速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从各地方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并未见好转迹象,因此短期的GDP反弹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在第52期“经济每月谈”上,就“第三季度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时表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7.6%,明年破“8”的可能性不大。
而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认为,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长基数会对今年四季度同比增长产生一些变化,“经济继续上行确实有些压力,但是总体来讲,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是国内外各界人士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其中相对一致的观点是,从长远来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速“有所放缓”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对这一趋 势的分析观点角度繁多内容纷纭,而如何以更宏观和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一“放缓”的趋势,也是当下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经济在高速发展之后的放缓是每个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的必然阶段,目前中国经济的放缓趋势有其必然的自身因素。哈教授库帕认为有四个“永久性原因”在未来影 响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速,其中包括:中国特殊的人口结构现状;城市化进程的放缓;投资回报的日趋下降;制造国向消费国的转变造成的出口增长率下降。
一、“放缓”有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殊的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早已被经济学家所熟知的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在中国已经逐渐露出了端倪。在过去30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中青年劳动力为主的年龄 结构,现在正在向老龄化方向不断偏移。从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红利已在2012年已经达到了顶峰。库帕的观点认为在未 来中国的人口红利将保持平缓,不会再像过去30年里那样明显。自然的人口结构变动导致未来中国经济必然要过一个“减速关”。而以什么方法来应对人口老龄化 也是现阶段中国*为关注和紧迫的社会问题之一。
城市化进程的放缓
库帕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放缓也是永久性原因之一。但与其说是原因,不如说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达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或表现。
在过去30年里大量劳动力移居城市,我国各级城市迅速膨胀发展,创造了大量社会价值。然而,目前中国城市规模的扩展已无法再轻松的支撑仍然在上涨的人口增 速,出现了人口承载能力接近饱和、创造价值趋近上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当地居民与外来人口在生活资源上的矛盾等种种问题。而与其相应的问题在于,在年轻 劳动者涌入城市的同时,农村的人口在迅速的老龄化,所以有学者提出中国进一步城市化必须体现在其不光有能力创造高效的城市工作岗位,同时也有能力提高农村 的生产能力,否则在未来大规模农业补贴有会拖累整体经济。
可以说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之间相互带动,而目前的事实是,城市软硬件条件已不足够支持经济可以像过去一般无所顾忌的高速发展,所以城市化进程的 放缓也是一个信号,需要为了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谋求周转和调整的空间。所以说,这种放缓也许不只是自然的,也是必需的。
投资回报的日趋下降
库帕认为在80年代时期中国投资回报率达到高峰,大面积的粗放式投资带来非常高的收益,但随着市场的逐步成长,能够产生高回报率的投资面在逐步缩减。
投资机会(尤其是有高回报率的粗放式的投资项目)的减少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事实,国内外的声音更多集中认为中国的高度依赖粗放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够健 康上。所以如何以更健康理性的方式发挥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摆正未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角色,是目前中国相对更为关注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认 为,投资仍将在未来扮演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角,但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态度会更趋于理性和谨慎。当然理性和谨慎的同时,也会自然伴随着投资带来的效益数字较之 过去有所回落。
制造国向消费国转变过程中,出口增长率的下降
库帕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出口平均增长率为 17%,现在正在从制造国变成消费国,出口平均增长率下降到6-7% ,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逆转的放缓因素之一。
自然回落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2009、2010 年期间的明显有些过热的增速后,经济增速的和缓下行是自然和理性的。
二、不必过分悲观
从目前的国内外讨论来看,多数悲观声音的焦点在于:1)中国经济发展的代表性数字(如GDP)有下滑的可能;2)在如何防止这一数字的下滑的解决方法上过 于悲观。 然而如上分析,在数字的背后其实有着发展中的深层问题在层出不穷的出现,而解决这些问题也许不得不以经济发展的暂时放缓为代价,这是必然的,可能也是必需 的。在历史趋势前,一方面悲观的必要性并不大,毕竟从数据来看中国的GDP虽然有所回落,但其数字和回落速度仍远高于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而另一 方面悲观并无益于在面对“放缓”步伐时保持充足的发展信心以及理性的出台适当的应对方式。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所说,“我们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是7.6%,明年是7.3%。我完全不会称之为“风险”,而 且这也符合中国决策者设定的目标。对于中国决策者运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来遏制过度信贷融资导致的泡沫风险,我们充满信心。信贷过度扩张对于中国和邻 国来说都不是好事。中国正在采取政策遏制信贷风险,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我认为这是中国取得的良好进展。”
另外美国《商业周刊》10月15日的文章也认为由于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因此,中国的经济放缓具有合理性。中国正在经历重要的经济转型期,从以出口为导 向的生产国转向更加稳定的消费型国家。从长远来看,年均5%-7%的经济增长率更为符合实际。但即便是这样,在未来数年内,中国经济的增速仍然会高于世界 上的其他国家。
三、着眼未来、怀抱信心、冷静分析、积*应对
着眼于未来,在应对经济的放缓以及发展当中诸多复杂的危机上,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加快是重要且急迫的。
中国日报10月22日发表社论称,中国经济需加快结构改革。“经过几十年的经济两位数增速,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很难摆脱对投资性增长的依赖。因此,中央政府 有必要继续敦促地方官员转而致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结构调整。” 李克强总理在周一讲话时强调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深层次的矛盾依旧存在,前进的道路仍面临风险与挑战。冷静的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分析,是彻底执行中 央政府提出的有关推进改革和结构转型的关键。这些措施包括简政放权,促进贸易投资,坚持不扩大赤字, 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
目前,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受到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各大媒体也聚集于对经济改革中的诸多预测和猜想当中。我们认为,如何应对未来经济的风起云涌,不防先放下悲观和的心态和对数字的追究,更多的对下一步的应对策略怀抱更多的期待以及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