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
一是今年内地植棉面积同比减少,长势差于往年同期,产量很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从而影响到了棉企的信心。
实际上,内地棉花加工企业产能过剩已持续多年,僧多粥少已迫使许多棉企走上了撤、并、卖、转的快车道。例如江苏盐城是长江流域*大的传统主产棉区,但是近几年棉花面积及产量迅速下滑,现如今棉花产量仅相当于棉花收购加工能力的10%。“七个厨子八个客”,大家都在收,结果却都吃不饱。
二是目标价格细则迟迟未出。新年度开始执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前三年靠收储为营的400型会在完全市场化运作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何收、怎样报价、开多大的盘子、投入多少资金、如何布点等,多数企业心里没底。
江苏大丰棉企经营人员认为,棉农要价与企业报价肯定不在一个点上,一方攥着不脱手,另一方挂个幌子苦苦等,到*后“温饱”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有些轧花厂与棉花经纪人合作已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在市场方向不明的情况下,涉棉企业只能静观其变。
三是200型企业有望卷土重来。在近三年收储的形势下,200型企业一片哀鸿,艰难挣扎,而内地棉市400型企业则一路高歌猛进。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庄家轮做东,国家停止收储,将决定权重归市场或将给200型企业一丝希望。
笔者认为,上述企业心态直接反映了资源过剩与生产原料不配套的问题,同时也将对棉花质量乃至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在研究规划棉花产销体制改革的时候能充分考量生产流通领域所面临的实际困难、矛盾与*佳解决办法,使棉花生产和流通走上正规的良性循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