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中心是由国家统计局授权的纺织行业权威的统计部门。在行业经济信息的统计、开发和发布业务,在为政府提供宏观决策信息支持、企业市场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2011年纺织服装整个行业的总体经济形势如何?
刘欣:截至目前,2011年全年总体数据表现平稳。虽然有些指标比2011年1~11月有些回落,但是总体情况良好。2011年全年的总产值增长26.8%,其中出口20%增长以上,内销产值增长29.5%,全行业纺织项目的投资增长36.3%,1~11月全行业利润增长为26.6%,利润率为5%,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20.3%。
记者:纺织行业原料价格是当前全行业备受关注的问题,能否谈谈你对2012年的原料价格走势的分析?
刘欣:2011年,纺织工业联合会做了企业家调研问卷, 523份样本企业的问卷结果结果显示,有八成以上企业反映2011年受到原料价格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利润减少。
2011年棉价就像坐过山车,大起大落,这是业内人士的共同感受。2011年9月国家出台收储
总体来说,2012年纺织原料风险仍然存在,建议企业在做原材料采购时,做价格短期走势的判断,不能像前几年一样,做长期的判断。相对来说,如果企业本身有原料产业链,比如企业有棉花种植,这样能规避一些风险。
记者:如何看待纺织服装行业用工荒与招工难的问题?
刘欣:2010年纺织服装行业的用工成本占整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的8.6%左右。由于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链比较长,上游的化纤产业用工成本比较低,大概占业务收入成本的3%,而服装产业的成本*高,占13%。但总体来说,整个行业的用工成本都在上涨,根据行业产业链不同位置及企业各自情况不同,成本变化又有细分。用工荒与人才培养结构和用工结构不同有关,属于国家统筹的范围,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来解决。
对纺织行业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用工年龄结构有问题。前两年,我在某纺织集群调研时发现,大部分企业的工人年龄平均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纺织行业。纺织行业的生产一线年轻的劳动力供给跟不上,这样造成用工荒会越来越严重,这个矛盾已经在东部沿海凸显。
用工成本的提高也表现在对出口企业所产生的压力。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处于低迷阶段时期,为了寻找更低的价格,有些欧美的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但是,中国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工人的综合素质相比较高,因此,短期来看,中国在劳动力水平和劳动效率方面仍具有优势。
记者:纺织服装行业的融资难问题对纺织服装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刘欣:融资难、融资贵是企业关注的第三大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纺织企业财务支出成本增速要远远快于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的增速。2011年对523家纺织服装企业调研问卷结果显示,30%以上的企业反映,融资成本比银行基准利差高10%以上。2011年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普遍形势是,大企业融资成本高,小企业融资难,甚至有些企业走民间融资的路。今年有很多企业反映资金回款难,这是由于原料成本占比高,资金占压过程中,又要前下游企业的款,这样整个产业链出现层层欠款,导致企业回款速度比往常慢很多。
记者:2011年纺织服装行业的整体市场情况怎么样?预计2012年的市场走向如何?
刘欣:**说外销市场。2011年1~11月的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金额增长20%以上,但是数量增长很少,仅增长0.5%。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由于棉花价格暴涨,棉纺产品单价提高,而数量方面,一些棉纺产品如棉制床上用品出口的数量甚至出现下降,其他产品的出口数量增长基本正常长。据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的数量同比下降了2%,而进口纺织服装产品的金额却上涨8%。由此判断,全球各国的纺织品都在涨价。分析我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国内棉价比外棉高,受原料价格上涨和用工成本增加双重作用影响,导致我国纺织品服装成本增长更快,所以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上,我们稍有减少。
由于2011年价格已经上涨到很高的水平,我们议价空间也受到消费终端市场传导的抑制,2012年出口价格再大幅上涨的可能不大。预计2012年整个国际市场需求会继续表现疲软,纺织服装出口压力很可能更大,尤其是上半年在国际市场上的形势会更严峻。
内销市场来看,近几年内销市场表现不错,今年需求表现旺盛。但是内销市场也存在问题,价格上涨太快导致整个内销的消费需求受到抑制。2011年,从大型零售百货的观测数据来看,销售数量增速缓慢,呈个位数的增长,而且随着价格上涨销售数量有所下降。2011年整个零售消费品和衣着类百货增速还不错24’,但去除CPI增速,数量增长还是回落的。所以,内销市场不是很看好。目前来看,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平稳回落的态势,大的宏观经济环境不支撑上涨,2012年内销市场会好于2011年,但不是特别乐观。
此外,内销市场的电子商务渠道开辟了一块新的阵地。整个电子商务来看,数据增长比较快。电子商务的渠道很多企业都很关注,也有不少企业同时做店面销售和电子商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