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上旬以来,我们组织专班,对全市21个镇(办、场)和对11个镇的14个村152 0173 3840户农户2016年植棉意向进行了摸底和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镇(办、场)摸底调查情况
全市21个镇(办、场)2016年预计种植
二、农户抽样调查情况
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抽样调查了152 0173 3840个植棉农户,2015年实际种植棉花377.2亩,2016年预计种植棉花427.4亩,对比增加50.2亩,增幅达13.3%。
三、棉种销售情况
截止3月23日全市销售棉种4.25万包,比去年同期的500包超出42000包。棉种销售明显好于去年,棉农植棉积*性大有提高。
四、植棉面积稳中有增的主要原因
(一)2015年农产品价格下跌,棉花比较效益高。
2015年棉花整 体市场普遍较差,需求不旺导致棉农弃棉种其他,使得棉花市场出现质量差距过大,棉农叫苦连天。不过由于国家粮食储备量已达到历史峰值,不仅政府财政压力巨 大,而且严重影响了整条粮食产业链的持续健康运转。所以国家将减少相关粮食种植的补贴,而这一消息无疑刺激了棉农的心。目前玉米临时收储价下跌,农户收益 进一步下降。据期货日报消息,2013-2014年,玉米国家临时收储价格在2220-2260元/吨,2015年价格统一调整为2000元/吨。有农民表示,现在种植玉米的投入和产出基本持平,收益有限。虽然棉花市场价格较低,棉农收益也有限,但如果继续执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棉农种植棉花就会得到了一定保障。
(二)去年气候适应棉花生长,棉花物化成本投入减少,产量增加,刺激棉农植棉积*性。
2015年种植棉花亩平物化成本费用409.30元,比去年的464.28元减少54.98元,减幅11.8%。其中:亩平种子费用55.93元,比去年的60.41元减少4.48元,减幅7.4%;亩平农药费用137.7元,与去年的93.06元增加44.64元,增幅48%;亩平化肥费用168元,比去年的293.27元减少125.27元,减幅42.7%;用工成本575元,比去年的1012.26元减少437.26元,减幅43.2%。通过对中国棉花预警体系建设27名监测户成本调查情况分析,棉农亩平出售
(三)传统产棉区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在 三伏潭镇苏湾村调查时,棉农普遍反映,该村大部分白田处低洼地带,种植黄豆、芝麻一旦遇到暴雨天气,排水不畅,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如果改种水稻,引水灌 溉*其困难,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又缺乏种植技术,对熟悉了棉花种植技术的农民来说,这样的田地除了种植棉花别无选择。其他各镇的部分村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棉花专业合作社机制,防范棉花种植风险。
积*探索棉花专业合作社的新模式,新机制,核心是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轨,合作企业与棉农建立利益共同体。一是探索专业合作社与棉花期货对接。改变棉农现买现卖的传统观念,实行套期保值,锁定种植风险。二是探索专业合作社与土地流转对接。要以400型 棉花加工企业为龙头引导农民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使用权以转让或入股的方式参与棉花专业合作社,收购企业实现利润一部分返给棉农。土地转让或入股后,农民不仅 可以在棉花专业合作社提供劳务获取报酬,还可以按股分红。这样既让土地得到高效利用,推动城镇化建设,又为棉花专业化、机械化生产和一条龙棉花产业化发展 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大力推广科技植棉,提高植棉综合效益。
在棉花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要大力开展科技植棉,推广种植新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总产,增加棉农收入。
1.大力推广科学栽培技术。**推广优良棉种,实现种子区域化,建立高产棉示范基地,让周围棉农亲身体会到种植高产棉同样投入有不一样收入的优势;然后连片扩展,实现高产棉全覆盖;其次加强棉花科学管理,合理施肥,化学调控,精细管理,逐步提高棉花单位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棉农收入。
2.提倡棉花套种模式。在探索棉套瓜、棉套豆、棉套蒜等栽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引导农民在棉田复种或间作,既可稳定棉花生产,又可提高植棉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