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种棉大镇,湖北仙桃郑场镇今年的
按照以往的经验,眼下正值棉花营养钵育种期。但是由于去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实行市场定价,导致不少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性下降,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现在全市各地传统棉花种植区棉花种植情况究竟怎样呢?
在郑场镇河岭村五组,一大片全是即将成熟的小麦。如果是在以往,小麦田会预留棉行实施麦后棉或者麦套棉,而现在是全部种满小麦。村民程思龙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去年自己种了十几亩棉花,但没赚到钱,今年只种了5亩多田。听说今年不收花了,不敢多种。
与老程一样,很多棉农因为棉花收购市场化而减少了棉花种植面积,但是作为传统棉花种植区,他们多年的种植习惯还是延续下来了。麦田旁边的棉花营养钵育种都已经开始了。村民杨嫦娥等人就在烈日下正制作营养钵。
我市资深棉花种植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农技推广研究员沈金权告诉我们,今年全市棉花面积相比上年仍然呈减少趋势。对于今年的棉花种植,他在田间为乡亲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他说:“种棉花的话,要逢俏不赶,逢滞不丢,要在提高种棉花的整体效益上下功夫。一是棉田里可以套种提高整体效益,像郑场可以套黄豆,城区附近,集镇附近可以套甜瓜、西瓜,蔬菜。二是节约成本增效,比如说实行免耕抢板移栽,减少牛工,一个牛工一亩多田都要100多块钱。三是要推广化学除草,降低劳动强度。
听了专家的建议,杨嫦娥说,今年我在棉花田里套种玉米,如果棉花套种成功的话,来年我还是这样,玉米田套种棉花。
看来,传统植棉区的乡亲们对于棉花种植仍然有着较高的热情,也在积*想办法应对市场的挑战,努力通过棉花套种其他作物提高植棉收入。看了杨嫦娥制作的棉花营养钵苗圃,沈金权又叮嘱了她几句。他说:“如果气象预报温度是二十五六度的话,地膜下面的温度就可能要达到、超过五十度。你们做了营养钵以后,即使盖塑料的话,必须要放覆盖物,不盖覆盖物的话就容易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