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是全国重点产棉区之一,2011年该市棉花产销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一、植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比例减少
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下辖11个县市区,耕地810万亩,常年植棉面积200-300万亩,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区之一。近几年由于种棉费工费时、收益不高,当地植棉面积逐渐减少,2008年植棉面积为290万亩,2009年为230万亩,2010年为152 0173 3840万亩,而因上年度棉价较高,2011年面积增至160万亩,整体看,植棉面积由前些年占山东省总耕地面积的25%左右降至目前的14%左右。
二、棉花单产下降
2011年9月中旬当地出现连阴雨天气,籽棉平均亩产只有470斤左右,比正常年份少50斤左右,减幅10%左右。
三、棉花品级不高
2011年9月中旬的阴雨天气对当地棉花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部分棉铃霉变,棉花品质明显下降。截至12月底,德州市共有68家棉花企业参与公检,公检量77189吨(占山东省公检总量的32.7%)。3级棉占9.01%,4级棉占71.76%,5级棉占17.11%。而正常年份德州市3级棉能占到60%左右、4级棉占20%左右。2011年当地棉花品级大大低于正常年份,3级占比不高,4级、5级棉占比明显高于正常年份。
四、价格低于上年,棉农交售较慢
2011年9月新棉上市以来,4级籽棉收购价格在3.60-4.50元/斤(衣分38%)之间徘徊,平均收购价格在3.80元/斤左右,与上年度*高价相比,价格下跌了近一半,棉农惜售,交售进度较慢,截至2011年12月底,交售进度仅30%左右,比正常年份低35%左右。
2011年棉价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全球棉花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680万吨,而需求量稳中有降,在2420万吨左右,供过于求,导致外棉价格大幅下跌,同时明显低于国内棉价;二是国内棉花丰收,需求与上年相比略有减少,供需缺口缩小;三是欧美市场不景气,棉纺织品需求缩减,国内纺织企业外贸订单减少,生产经营困难,棉纱价格难以提升;四是国内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棉纺织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下降,外贸订单向东南亚一些低成本国家转移;五是2011年新棉上市以来,棉籽价格大幅下滑,在0.85-1.30元/斤之间徘徊,平均价格在1.00元/斤左右,与上年度平均价格1.80元/斤相比,下滑了0.80元/斤,跌幅44%。据测算,在皮棉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棉籽价格每斤下跌0.10元,籽棉收购价格每斤就要下调0.06元左右,也就是说,与上年相比因棉籽价格下跌就造成籽棉收购价格下滑0.50元/斤左右。
五、植棉收益减少
据统计,2011年德州市植棉成本上升,机耕、种子、化肥、农药等直接成本(不包括人工)达480元/亩,包地费平均450元/亩,雇人拾棉费用由2010年平均0.50元/斤上涨到2011年0.80元/斤左右,亩均380元左右。若按亩产籽棉470斤、平均售价3.80元/斤计算,亩产值1786元,若按农民种自己的土地、自己拾棉花计算,不包括人工费,扣除直接种植成本480元/亩,亩收益1306元。若按租地、雇人拾棉花计算,亩成本已达1310元左右,亩收益仅有476元。
与种植粮食相比,种粮有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2011年德州市每亩共计补贴98元;种棉政府补贴少,种棉仅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没有种棉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现在种粮食从种到收基本实现机械化,用工大大减少,省下来的时间外出打工,月收入*低一两千元,高的达到三四千元,远比种棉花挣钱多、来钱快。现在农民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不意愿种棉花。据调查,由于2011年棉价偏低,不少棉农表示明年不种或少种棉花,预计2012年德州市植棉面积将减少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