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检网
可以说近期整个的棉花电子盘,无论外盘还是内盘均出现了大幅的涨势趋势。而且涨幅之大,时间之久令所有关心棉花的人心惊胆颤。
现货市场上,
从供求的角度来看,今年的棉花确实是要少于去年,美国农业部近期预测10/11年度中国棉花产量为685.8万吨,较上次预测减少21.8万吨;中国消费1088.6万吨与上次预测持平:中国进口283万吨,较上次预测增加5.4万吨;中国期末库存320.5万吨,较上次预测减少28万吨。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10/11年度的国内棉花供需之间的缺口*大,棉价上涨很有合理性。但是,我们却不得不静下心来仔细的去思考当下棉花的高价到底高到了何种程度,当下的棉花价格中有多少是供求影响的,有所少是金融资本影响的。假如棉花价格始终保持在当前的水平上,那么下游纱线,棉布,服装,乃至终端的普通消费者是否能承受当前的价格呢?
价格上去了,但是我们下游产业的消化能力是不是也跟着疯狂的棉价上去了呢?
根据本网近期的一些市场评述我们就可以略见一斑了“9月27日成交寥寥 下游酝酿观望情绪”“9月28日市场略有降温 需求走低”“9月29日棉纱报价继续坚挺 成交寥寥”“10月8日棉纱销售平淡 价格涨势趋缓”。这仅仅是国庆前后这段时间内纱线市场的一个综述评论,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的纺织下游根本就没有消化高价棉花的能力,至少在2010年结束之前没有这种消化能力,但是我们的棉花电子盘价格缺在高到了25000元/吨的价格,甚至还会继续走高。
在以前和一个客户的交流中,客户说到“现在我们只能承受价格的走高,但是真到价格走低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企业会破产关闭,所以我们只能看涨,不能看跌”。话语间充满了悲凉与无奈。
今天听到一些客户反映现在都不敢收籽棉了,都在着急着将之前收购的籽棉转手出去,即便不能出售出去也准备在以后的收购中“快加工,快销售,快回笼”的方式降低
降低囤积籽棉造成的高成本、降低棉价后市下跌的风险。
冷清的市场交易,使得我只能用“疯狂”两字来形容当前的电子盘了。只是希望疯狂的背后不有过多的人真正的“疯狂”过去。
截止此刻,郑棉1105突破24000元/吨,后市依旧“看好”。但是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棉花价格我们却只能汪洋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