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统计,2018年7月我国进口棉纱线20万吨,同比增加43.8%;2018年1-7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线123万吨,同比增加11%,印度、巴基斯坦棉纱进口量与越南纱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中亚纱(主要是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棉纱的增长则非常迅速,有力的填补了印巴纱减少的市场份额。笔者认为,2018-2020年印度、巴基斯坦等传统棉纱出口大国的竞争力还将下滑,占中国市场的份额被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印尼等新兴国家蚕食乃至“瓜分”的趋势不可避免,原因归纳如下:
其一、越南、印尼及中亚纱相较于印巴纱品质、稳定性等指标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印巴纱逐渐沦为“**价格,二流品质”。据统计,2018年1-7月,越南棉花进口量累计达到98.86万吨,同比增长27.6%,其中高品质美棉、巴西棉、澳棉分别为52.28万吨、9.05万吨、6.06万吨,增长幅度达到15.57%、292%、96%。C21及以上高配棉纱出口订单已乎清一色的采用SM、M级美棉为原料;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纱厂虽然规模小、供货能力不足,但纺纱设备升级、新建比较快;再加上大量使用美棉、澳棉、巴西棉等配棉,纱线品质得到长足的提升,C21S甚至C32S与印巴纱相比并不处于劣势;
其二、印度棉纱FOB、CNF报价(“期货纱”、保税纱及清关纱)高于越南、泰国、中亚纱,竞争力有待恢复。从青岛、宁波、广州等港口贸易企业反馈来看,由于6/7月份低价签约的“期货纱”陆续装运和抵港,表现相对坚挺的保税纱、清关纱报价开始动摇、下调,少数贸易商为了抓紧回笼货款甚至有抛货行为,但整体看,C21、C32印纱报价高于同支数越南纱300-500元/吨;OE10S-OE21S纱则高于泰国、马来西亚等产地纱200-300元/吨。青岛某进口商表示,相较于东盟产地纱,印纱因国内成本高、出口中国非零关税(3.5%关税)及设备更新、升级速度慢等,挑剔的中国织布厂、中间商对印巴纱的关注度不断下降;
其三、印度卢比对美元大幅贬值,进口棉花成本快速上涨,纱厂提高配棉等级、纺40S及以上高支纱、提高纱线品质及稳定性有难度。卢比对美元在本周一重挫1.3%,创下历史*低纪录,达到72:1,这是截止今天为止亚洲表现*差货币。一些投资机构分析,由于美国经济向好趋势不变,以及美联储即将再次加息预期,印度卢比仍然面临进一步贬值风险。受货币大幅贬值的影响,印度纱厂进口美棉、澳棉、巴西棉等直接成本连续增加,纱厂、贸易商进口高品质的外棉积*性下滑,大量使用国产棉;再加上2018/19年度印度主产棉区棉花品质、品级因干旱、缺少等多种因素下滑,因此印度棉纱在原料不给力、政策向农民倾斜(MSP大幅上调导致2018/19年度新棉售价偏高)及中国进口征收关税的联合制约下,与越南纱、巴纱、印尼纱的竞争中败下阵来。